我的青春萌动 我发育比较早。大概在12到 13岁左右,也就是文革开始时,身体就发生变化了。 首先是饭量大增。每天一早起床就感觉肚子很饿,想吃东西。早餐要吃四五个馒头还有两碗稀粥,到了中午很快又饿了。总是在中午饭正式开饭前,要先吃一碗饭,才撑得过去。 其次是个子突然长高。在我们院子里同龄的一群孩子中,我一下子鹤立鸡群。 再就是胡子开始有了,声音变粗。有一次去喊一个孩子出来玩。他妈妈还以为我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伴随着身体的生理变化,思想心态也在变化。 我小学读书完全是稀里糊涂,不爱做作业,一放学就想玩。除了作文外,其它课都是应付,经常不做作业。到了这个时候,小学刚毕业却因为文革上不了中学,到突然爱学习了。开始想到人生的意义,少年时代要立志这样的事。记得有一天,我把家里书架上的书全部翻了一遍,然后又把姐姐学过的所有初中的课本找齐,定了个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立志要把这些书都读完。读了“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觉得锻炼身体很重要,每天早早起来洗冷水浴,跑步,举重。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突然感觉到了男女的差别,会被女性的特征所吸引了。 记得有一天晚上到离家不远的成都市工人文化宫去闲逛。在那里看到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和一个三十来岁的男的比赛乒乓球。 我在旁边坐在地板上看时,一个出桌的球滚到了离我不远的地方。这个女孩走到那个离我很近的地方弯腰捡球,然后回头对的她的对手讲了一句: “是四比三,对吧?”就在她弯腰捡球回头讲话的那一霎那间,我清楚看见了她的脸庞和黑黑的长发,也清楚听见了她的声音。 我突然感觉到女孩的样子是如此的好看,黑黑的长辫子是那么的迷人,说话的声音那样的悦耳动听。以后为此回味了好几天。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被女性的美丽所吸引。 我们那一代人看电影是重要的娱乐。许多电影里面的形象常常会成为我们的梦中情人。妻子告诉过我,她少女时代的梦中情人是王心刚。我看电影从来不记演员的名字。我问他王心刚是谁,她告诉我他演过的角色后,我才对上号。而我在电影中找到的梦中情人则是一部不出名的越剧电影“尤三姐”中出演尤三姐的那个不很出名的演员。而直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她的名字。电影的结局是尤三姐自杀了。我那时也就是12岁左右,看完后悲愤不已,对尤三姐无限的怜惜和爱慕。很长时间一直在自己幻想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去解救尤三姐,杀光所有欺负她的人,然后和她生活在一起。 记忆中最深刻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次青春萌动是在1968年夏天。 那时是文革中,到处都很混乱。有一天我们住的院子里搬进一家人来住。是个年长的父亲带着两个女儿,被安排住到部长楼一个被赶走的部长的空房里。两个女儿和我年龄相仿。他们是从那里来的,姓什么名什么,做什么的,是谁安排他们住那里的,我完全不知道。可我就是喜欢上两个女儿中的妹妹了。那是种很奇妙很美好的感觉,就是想天天看见她的样子的那种感觉。每天下午五点是送牛奶的三轮车来我们院子送牛奶的时间。而送牛奶的三轮车总是停在离我们家窗前不远的地方。两个女儿中的妹妹总是在这个时候会来到送牛奶车前面排队打牛奶。一到这个时间,我就会跑到我家面对送牛奶车的那扇窗子前,撩开窗帘的一个角,透过窗帘缝偷偷看她。我直到现在还很清楚的记得她的样子,发式,和穿的衣服。她的长相有几分像以后认识的妻子。(这点可能在潜意识中深刻的影响了我十年后和妻子的结合)她总是两根辫子梳在后面,冬天常穿一个高领的蓝色毛衣,夏天则是一件淡绿色的衬衣。她总是静静的排着队打牛奶,表情庄重严肃,和谁也不说话。打完牛奶就走了。我一直看到她走远,才离开那扇窗户。观看她这件事成了我那时每天必做的事。看完就有种满足。那时文革中不上学在家无事。每天一到下午五点,自动的就会走向那扇窗扉去看她。大概一年以后,这家人就突然搬走了。我为此惆怅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这件少年时代的朦胧的单相思,是我那时心中最大的秘密, 对谁也没有讲过。 40年后的2008年11月份回国期间,我在北京见到了小时候和我在成都住一个院子的一个很好的少年时代的玩伴,同他聊起此事。他说他对这一家的两个女儿有印象。他告诉我据他所知,他们一家三口是从江津到成都来的。 “她是从江津来的”,这就是我40年后才得到的有关她的唯一的基本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