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海归吗,很难了》(http://blog.creaders.net/38YHB/user_blog_diary.php?did=82160)写好后,电邮给国内一个交往了45年的好朋友老同学一阅。我们两人从七十年代初分开(当时我到青海他在成都)后直到现在,就一直书信交流不断。他收到我的博文后我曾经打电话回去和他聊过,以为就到此为止了。没有想到他还花了点时间专门为此事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回我。信中当然对我的博文有称赞之意,但同时也对海归问题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我发表他的来信在此,不是为了炫耀他对我的美言,而是和所有关注这场讨论的博友分享他的看法。 国内朋友来信谈海归 马黑: 《海归吗,很难了》我读了好几次,每次都鼻子酸酸的。我现在好像大致能理解你为什么着迷写博客了。讲述的每一件事都是个人的经历,看上去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处,但却能触动读者(我相信是很多读者)的内心。曾经在网上看到10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个人“发自内心,进入内心“难“海归“难——在”之外,还加上了”。 上帝没让这个世界完美,所以人总是躲不开这样那样的“难”。不过上帝在很多时候也给了我们(应该说是所有人)选择的机会,并且把调整自己的”的能力赐给了我们(想想这已是很大的恩惠)。因此”是一回事,人怎样面对”是另一回事。如果在要紧的事情上没有错过选择的机会,又能在面对不同境遇时随时调整自己的”,这个世界还是值得以”身分走一遭的。《海归吗,很难了》反复读来,笔法(或者说落笔的”)也很好:文字平平实实,心境坦坦荡荡,不抱怨,不伤感,不懊悔,不愤激,事情和感受都真真切切,落笔又”,内心好似又平静又不平静,又不平静又平静。由此来看,不管眼前出现的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月,内心的”是可以摆好的,至于这样那样的”,其实正是锻造人格、提升心灵的力量。 最终讲,人生之“归”不是(或不一定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没有理由说在出生地之外就没有“热土”(对这个词的最佳解释是“使人感到温馨的土地”),重要的是在哪里能找到身家的康宁,能让自己呼吸舒畅、俯仰自得和心平气和,换言之哪里能成为自己心灵的栖息之地。至于国、家两个字绑在一起,那本是”的产物。 附:据考证李白《静夜思》的原始版本在日本:“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现在流行的版本出自明清人编的《唐诗选》、《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次出现”,不合文理,有人斥为”。<span style="font-size:12.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erif";mso-fareast-font-family:="" roman";color:black"=""> 先说这些吧。 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