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回国:红河哈尼梯田(组图)
清朝雍正年间先后在云南设置迤东道、迤西道和迤南道,即三迤。此后,三迤就成为云南的代称。所谓三迤就是滇东北,滇西,和滇南。
我是云南人,但我只到过三迤之中的滇东北(昭通)和滇西(大理,思茅,德宏),从来没有去过滇南(红河,文山)。但是滇南历史上和我家祖上关系很大。 外公1929年从军以后其所在滇军部队,抗战前和抗战后长期驻守滇南的个旧和建水一带,1946年入越接受日军投降,也是从滇南进入越南。在这块土地上留有外公的不少足迹。 母亲曾多次到过这一地区, 最长的一次是从1945到1946,大约住了半年时间,住在和外公家有一段因缘的勐弄土司的衙门。这个土司衙门,坐落在风景秀丽,刚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红河元阳哈尼梯田山中。回国之前,和母亲在电话上聊过,想去看看红河元阳的哈尼梯田和勐弄土司衙门。昆明下雪后没几天,和母亲还有小妹妹一家去了一趟红河元阳,看到了哈尼梯田。
到元阳了:
我们住在这个叫新街的小镇上。这里是老县城,位于高山之巅。元阳在云南从来都是很热的地方。昆明下雪后,查看这里的温度比昆明高,就放心出发了。可是没想到,天气预报里的元阳温度是位于山下江北新县城南沙镇的温度,那里确实热,可是我们入住山顶上老县城(新街)却比昆明还冷。当晚我和母亲住同一房间,我被冷得缩成一团,非常担心母亲在无暖气无电热毯的旅馆里熬过寒夜会生病,结果母亲没事,让人欣慰。
母亲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在1945年看到的元阳哈尼梯田:
“ 哈尼族山寨的生活时间虽不长,但我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山寨风光很美,森林茂密,青翠欲滴,层层梯田直插云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所以梯田从山脚一直开到山顶,真是一大奇观。不像我们家乡,水田只能平坝才有,山越高水越缺,高山只能种包谷、洋芋和荞麦。”
网上资料是这样介绍元阳哈尼梯田:
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上千年时间留下的杰作,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 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我们因为计划安排的问题,只观赏了多依树和坝达两个景区。
多依树早晨。我们看到晨雾中的梯田,都惊呼起来了。
从多依树到坝达路上路经一个小镇上拍到的哈尼族妇女。她们的服饰共同的特点是腰部系有两块有纹饰的花布
坝达景区。那这里正值中午,光线不好,照出来的像片比多依树差很多。
梯田之中的哈尼山寨,都是比较现代的建筑。
近距离看梯田。上面梯田中的水从这个口流到下面的梯田中:
然后又从这个口流到再下方的梯田中:
收割后的梯田。田中水里可见收割稻谷后留下的稻茬:
在坝达吃了顿梯田红米饭,味道真好。
2013回国:上海雾霾(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