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国:医院见闻
母亲维权
母亲3月15号住院后,很快确诊为非常恶性的胃印戒小细胞胃癌。
医院的病人都有主管医生和主管科领导。母亲的主管科领导是一个王姓副主任。刚确诊他就要求母亲转到肿瘤医院,或者肿瘤科去。肿瘤医院距离我家比较远,将给家人照顾带来很大不便,肿瘤科的住院条件与干疗科相比,环境和条件相差很多。母亲的病况是: 不可有进一步治疗, 基本上就是等着生命终点到来。而且这里有好几个病人,与母亲情况一样,都是得了癌症的老年人,那些人都可以继续住在那里,他偏要赶母亲走。小妹找那个副主任谈过母亲不想转到别的地方去,只想留在干部病房继续治疗,那个副主任很不客气地对小妹说,不想转科转院就回家呆着去。这种情况遇到这种主管领导,真是雪上加霜!
小妹告诉母亲情况后,母亲指示小妹去找省委某部委主管请求帮助,那个主管打电话给母亲所在科的正主任杨主任。杨主任把小妹和母亲的主管医生都叫到办公室,她先训斥了母亲的主管医生,然后对小妹说你妈是老干部,是应该在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省保健委员会对此有专门规定。你妈妈这样的病人因为年龄太大,转到其它地方也不可能得到更好治疗,就算需要治疗,我们会请他们一起过来会诊治疗,根本不需要病人转科转院。杨主任马上决定把母亲从副主任负责的病人,转为她直接负责的病人,医生也换成了谢医生,母亲才得以在干部病房留下来。
母亲从一开始就不喜欢那个想把她从干部病房撵走的副主任,母亲怀疑他可能是要我们给他送礼,但小妹说不可能,因为现在医院对收红包的事抓得很紧,谅他不敢,但就不知道他为什么那样对待母亲。国内凡事关系极为重要,本来按照规定可以享有的权益,具体执行人可以找茬不执行,如果母亲不动用关系,很可能被迫搬到条件差很多的肿瘤科去。
母亲过世后,我给杨主任谢医生发了以下这个微信表示感谢:
杨主任谢医生:
母亲住院近三个月,受到你们的精心治疗和照顾,非常感谢!
特别杨主任,在母亲几乎被撵到居住条件较差的2号楼之际,出手干预,让母亲可以继续留在3号楼治疗,我铭记在心。我虽然远离祖国在海外已经生活了近30年,但是我非常了解国内情况: 同样的纸上的规定,在通过不同的人去执行时,结果会有很大不同。所以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对那些按照规定,公平公正合理处理母亲住院治疗地点,让母亲受益的个人领导因素,我永怀感恩之心。
你们今后如有可能到洛杉矶一游,请务必与我联系见面,或者请你们吃顿饭,再到我家坐一坐,一定啊!
马黑
保山“老爷爷”
母亲住院期间所住病房,经历了蒋老太,省委一号院阿姨,童阿姨,李阿姨,和保山阿姨5个邻床病人。这五个阿姨中印象最深的是保山阿姨与陪护她的老伴保山“老爷爷”了。
保山阿姨与保山“老爷爷”其实都不太老,也就是70多岁,比我大10多岁的样子。保山阿姨因为肝硬化住院。入住时脸发黑,不能吃东西,非常严重,也曾经发过病危通知。她的看护就是他75岁的老伴,母亲的护工小吴喊他爷爷,我们就称他为保山“老爷爷”。
据保山“老爷爷”说,他老伴的病是看韩剧看出来的。两个人退休后从保山来到昆明买了房子过退休生活,保山阿姨生活不规律,酷爱看韩剧,每天看韩剧看到凌晨才睡觉。为了看韩剧到处花钱托人去搞带子看。她吃饭也不规律,老爷爷做饭给她吃,她还嫌不好吃。中医有说法,脸发黑说明肝有问题,这个阿姨就是个证据。保山“老爷爷”说,他也劝老伴按时睡觉吃饭,可老太太不听他的,还说:不要你管,我身体不好死了就算了。
保山老“爷爷”在我们那一层楼受到人人的称赞,因为他就是太太的看护,一个75岁的老人,每天24小时都呆在医院太太的病床前,非常耐心尽心地照顾他太太。问他为什么不请护工,自己可以在家多休息。他回答说平时都是两人在家,太太住院他一人留在家里非常不习惯,所以一定要到医院来照顾老伴。
保山老“爷爷”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在昆明某大学工作,刚开始常来探望,但她似乎与老爷爷关系处得不好,两个人经常为护理的问题发生冲突,有一次老爷爷不知道为什么事发怒,喊着要踢死她,她就再也不见来了。三女儿也在昆明某大学工作,怀孕六个月,来看过几次。二女儿在保山,请假一个星期到病房帮着照看她母亲一个星期。虽然白天有女儿帮着,晚上完全就靠老爷爷一个人了,有时白天黑夜都是他一个人,很辛苦。
小马
保山“老爷爷”是晚年妻子病重,丈夫全力照顾看护妻子的故事。
在母亲住院的医院里,还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妻子得癌症后,全力投入照顾看护妻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小马。
小马曾经是云南省射击运动员,退休前为云南国税局某分局副局长,因为一个亲戚朋友介绍,他从80年代初开始就和我家人很熟悉。
母亲3月15号住院那天,小妹在医院门口碰到了小马带她太太来看病。他太太与母亲几乎同时住进医院。
小马太太也是胃癌,她确诊为胃癌的时间比母亲早好几年。她得了胃癌后,小马从国税局分局副局长的位子上提前退休,全力以赴照顾病人。他带太太去北京上海香港都治疗过,最后在昆明动了两次手术,以为好了。可动手术后没有几年时间,最近癌症复发,又来住院。小马对太太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亲自做饭送饭,他熬的粥还专门送来给母亲尝过,味道不错。
小马有两个女儿,姐姐刚上大学,妹妹还在读高中。他既要照顾病重的太太还要管两个女儿的事,负担比较重。
小马太太住在与母亲不同的另一栋楼,大妹小妹都去看过她,我与儿子也去看过她。儿子有一年回国在昆明受到小马和他太太的热情接待,念念不忘,听说她病了,一定要去看看她。
小吴
小吴名字叫吴桂贤,经历过文革的朋友一定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小吴开始是母亲邻床蒋老太的护工,蒋老太过世后,就被我们留下来当了母亲的护工。
小吴壮族。云南的壮族大多居住在邻近广西的滇南地区如文山。但小吴老家却在滇东北的会泽,这一带地区很少见壮族,她所在村子是一个壮族乡,周围都是其它民族。这个壮族乡的壮族怎么从滇南迁移到滇东北的会泽来,村里没有留下传说,小吴也不知道。
小吴80后,但不识字,是文盲。母亲的钟点工小宁70后,也不认字。国内这个年龄段的人居然还有文盲,很意外。这种情况估计全国只有云南才有吧。据小吴说,她父母重男轻女,她一出生后,就把她送到外婆家,她在外婆家长大,家里只让哥哥弟弟读书,她从小就在家里帮着干活。
小吴虽然是文盲,但她有驾照,会开车。她学开车拿驾照是到广西某地办成。因为文盲参加不了笔试,她拿驾照费用比一般人高很多。
小吴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时,与老公自由恋爱,嫁到先生的家乡禄劝轿子雪山对面的雪山乡,生了两个孩子。她结婚后在家里种中药,每年3-4万元收入。另外还开车拉客人,赚钱补贴家用,家里的房子都是她盖起来的。她老公是魔术师,但收入不稳定,家里生活主要靠她,但据小吴说她先生还很骄傲。有一次夫妻吵架,老公朝死里打她,她连夜开车逃出雪山乡,来到昆明做医院护工。
小吴虽然是文盲,但人很聪明机灵。她在给母亲邻床的蒋老太当护工时,有一天半夜里,蒋老太身体感觉不好,就大声很着急地让小吴打电话叫她大儿子赶过来。小吴没有听蒋老太的指挥,而是去叫医生来处理。母亲说这孩子机灵,要是半夜三更打电话叫她大儿子,第一,会把她60多岁的儿子吓个半死,第二,也解决不了她的问题。当时的情势叫医生来是最正确的选择。
母亲在生命最后近20天的日子里,大小便失禁,全靠小吴,我们也跟着她学了很多护理技能和知识。她的缺点是不认字,有几次把把母亲的验尿瓶和验大便瓶搞混了,因为她不认识瓶子上的字。
我们在按照母亲的意愿办理她的后事时,在场人员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只有小吴一个外人,她是自愿来的。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