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赠诗送我行
奶奶不识字,从来没有读过书。但是奶奶记性极好,她脑子里记住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读书来的,而是听来的。
她没有学过阿拉伯文,但却可以背诵长篇的可兰经,完全就是死记语音背下来。念诵完后,她可以讲出这一段的大意,但是她不知道背诵过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的意思。
她会背诵一篇类似《女儿经》的东西,“小姑娘,女儿家,读了诗书学绣花。会织会麻会纺纱,会裁会剪l不F......”。这个《女儿经》很长,要背诵好几分钟,我小妹一直记得开头这几句。
她对中国古典文学故事也很熟悉, 比如三国,水浒,薛仁贵征西,穆桂英挂帅等等,都是听书听来的,听过后,她就牢牢记在脑子里。
常听奶奶一辈的老人讲,你奶奶太聪明了,记性太好,她要是去读书,一定可以考个秀才举人。
奶奶还有个特点,她很会活学活用脑子里记住的东西。
60年代中苏从朋友变成敌人时,她这样评论过:这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可兰经上讲过,“多士体”(好朋友)可以变成为“都士满”(敌人),“都士满”(敌人)也可能变成为 “多士体”(好朋友)。
姐姐结婚前,战战兢兢地去告诉她要和汉族的姐夫结婚的消息,以为会被她骂一顿。可老太太很平静地给姐姐讲了一个西方王子和东方公主的故事。故事的大意就是:婚姻是真主的定然。东方公主不想和西方王子结婚,可躲来躲去,阴错阳差,就是躲不掉,最终还是走到一块结婚了。讲完故事后,她祝福姐姐幸福。
小时候常常听见奶奶引用女儿经里的语句来教育姐妹们。比如姐妹们有时笑声太大,她会引用女儿经里的”笑不露齿“的话来告诫姐妹们。她也依据女儿经里的话鼓励姐妹们学会做女工,常常感叹地说:你们那么大了连针线都不会做,长大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啊。
最难忘的是1972年我离家远赴青海高原闯荡时,奶奶送我的一首诗。奶奶当时送了我两样东西,一块蓝手帕和一首诗。奶奶对我说:送你一块手帕吧,以后你在外看见这块手帕就看见奶奶了。手帕我没有好好珍藏,当时就随便用了,那时人人兜里都揣一块擦鼻涕擦汗的手帕,用了一段时间后,手帕破旧,就扔了。那时不知道这块手帕的珍贵,没有想过奶奶有一天会永远离我而去。但奶奶送我的诗一直牢牢记在心里。记得临行前的某一天,奶奶坐在厨房火炉前的小板凳上对我说,你要走了,我送你一首诗吧,接着就背诵出了这首诗:
“天生周瑜志气广,犹如明珠土内藏。倘若难舍妻与母,英雄何处把名扬。”
这首诗比较俗,应该不是出自《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里的诗比这首文雅。估计这首诗出自奶奶听过的说书人口中。奶奶记住了,在这样一个时刻转送给我。
马黑当然不是天生志气广的周瑜,更不是土内藏的明珠,那时也还没有妻子,离别时难舍的只是奶奶和父母姐妹,此生已经快要退休,还没当上英雄,但是,奶奶送的这首诗里表达出来的男子汉大丈夫不要儿女情长,要勇闯天下的激励,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财富。
奶奶重男轻女的观念很重,我小时候问过她,为什么儿子比女儿好,她说儿子娃娃将来是男子汉大丈夫,长大后可以走四方闯天下做大事,而女儿只能呆在家里围着锅台转。奶奶24岁守寡,艰难抚养父亲和叔叔成长,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期望父亲当个小学老师。可父亲叔叔以后都远离她而去,还冒着杀头风险当了共产党地下党,但她从来没有拉过父亲叔叔的后腿。我是她唯一的孙子,在我18岁那年远赴青海高原之时,也不拉我的后腿,而是送了这样一首诗来激励我,现在回头去看,我这个不识字没有文化的奶奶所做的这些事,真还有点像有文化的人喔。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