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北京高校学生自由竞选人民代表 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让我想起了1980年冬天,北京各高校发生的学生脱离党的领导,自由竞选人民代表的风潮。 按照中国宪法,人民选举出各级人民代表,各级人民代表选举出各级政府领导,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全国人民代表,中国的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但在实际上,所有各级人民代表都是各级党组织指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严格控制下运作。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大地掀起共产党建国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不但把毛泽东从神坛上拉下来,而且引介西方自由民主理念普世价值观。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1980年冬天,北京高校兴起一场学生自行竞选基层人民代表的风潮,各高校都有一些学生,不经过共产党组织的讨论和批准,跳出来自荐竞选人民代表,造成一次不大不小以学生为主体的政治风潮。 我记得有一天,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北大有竞选辩论会,我和一帮同学包括马嫂约着去看。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记得地上还有积雪,到了北大红楼礼堂,里面挤满人,根本没有座位,我们就站着听。礼堂很小很旧,有楼上楼下,中间还有柱子。我们以后连着去了几个晚上 会上十来个有意竞选海淀区人民代表的北大同学上台发言,谈政见并回答提问。印象较深的有这么几个: 张炜:北大学生会主席,穿一件那时很流行的黑色短呢子大衣。虽然是北大学生会主席,但感觉他口才一般,因为说的都是官方套话,讲什么没留下印象。当时心想,北大学生会主席,讲话一般般。 张曼玲:记得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讲一口昆明普通话(以后才知道张的妹妹是我姐昆明读初中时的同学)。是唯一出来竞选的女生。她上台讲的是提倡东方女性美的问题。当时觉得奇怪,竞选人民代表,怎么谈论起女性美的问题来了。好像很多男生起哄,她根本不在乎,照样讲她的。 王军涛:当时是“四五”英雄,团中央委员,穿着一身绿色的旧军装。他讲话语速很快,题目谈得比较大也比较空,谈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等,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因为讲话很快,还口误了几次。 印象最深的是胡平。当时只知道他是哲学系的研究生。胡平的讲话最受学生欢迎。他说话不紧不慢,知识面很广,很善于用一些浅显的例子来说明深奥的道理,常常赢得最多的的掌声。最记得胡平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论证民主制度分权制约的道理:两个人分配一张饼。方法一:由同一个人切饼和分饼。方法二:一个人切饼,另一个人分饼。方法一没有制约,既有切饼又有分饼权力的那个人一定会把饼切得很不平均,然后把大的一份分给自己。方法二有了制约,负责切饼的人一定会把饼切得很平均,因为如果切得不平均,分配饼时另外一个人就有可能把饼分得不平均。 以后跟着北大,我们学校也兴起学生自由竞选人民代表的风潮 记得我们学校有三个学生出来竞选人民代表。我们班就有一个。每个人都有个竞选班子,竞选班子负责组织竞选活动,制定竞选纲领和策略。每个竞选人都会开答辩会,人人都可以去参加提问。从竞选答辩会上竞选人对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每个竞选人水平的高下。 我班有个年龄比较大的同学,思想比较左,当时还专门写了封信给中央书记处,反对脱离党的领导搞竞选人民代表 此次活动,因为脱离共产党领导,以后被定性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记得我们班竞选班子的一个主要骨干,一看风头不对,吓得马上到系里去痛哭流涕地检讨,说不是他主动去做的,主要是受了另一个同学的鼓动和教唆,而他所说那个同学比他要小将近十岁,当时因病休学了。我们听着都觉得他把事情推到那个同学身上真可笑。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我们班出来竞选的那个同学,如今已经是国内封疆大吏一路诸侯层次的人物。当年因为参加竞选,他多次努力申请入党也没有入成,而今成了共党的高级干部,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世代交替对共产党本身的影响。每一代共产党领导人的出生背景。所经历的时代和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毛邓一代是打江山的老共产党人,这一代共产党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工农出身大老粗。江这一代是建国前后加入共党的知识分子。胡温一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而习李这一代领导人,经历过文革,下过乡,文革中或者是文革后上大学,曾经受过西方自由民主思潮的影响,有的还为此行动过,他们的这种经历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应该会有所影响,但这种影响会有多大,值得关注。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不完全是按照理念去行动,很多时候,人是按照自身利益去行动,制度会改变人。在当今制度下当官,有利益上特权上的巨大好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行使权力时,没什么有效制约,多爽啊。在这种情况下,要指望当政在台的人自己起来改革制度,限制自己的权力,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吧。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