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革中成都的一條標語說起
文革中成都市人民公園(有保路紀念碑的那個)被造反派關閉了,公園門口牆上書寫了一條斗大字的標語:“階級鬥爭白熱化,哪有閒情逛公園”,那條標語是白底黑字,那毛筆字的書法體,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
茶館是四川的一大特色,我家院子外面那條忠烈祠北街上就有一家茶館,裡面都是竹椅木凳木桌,常看見很多人坐在裡面喝茶聊天抽煙,很悠閒輕鬆的樣子,昆明看不到這樣的茶館,覺得很新奇。文革中,有一天路過那裡,看見茶館裡一片亂七八糟,很多椅子凳子都被砸爛,有的還被丟到街上,茶館被砸關閉了。砸爛茶館的理由當然與關閉公園一樣,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決戰有關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居然還有人到這裡悠哉悠哉地喝茶,什麼思想覺悟? 當然要採取革命行動堅決砸爛。
我家住房對面那棟樓的二樓住姓沈的幹部,文革中有一天被造反派抄家。這個姓沈的喜歡養花,家裡陽台上全是花盆。造反派在抄家過程中,把他家陽台上所有的花盆全都從陽台上丟下摔爛在樓下。這當然也是以革命的名義做的。那時很多個人業餘愛好比如養花養鳥都歸類於資產階級的閒情逸緻,要受到批判。
一種政治力量政治理念,當它被極度擴展高度強勢地推行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發揮到極點時,就是這種樣子。
什麼是西方文化價值?照我看來,比較共產極權制度,西方文化價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限制政治力量政治理念對政治以外領域的干預,特別是對個人生活個人愛好個人自由的干預,歸根結底就是對個人權利個人選擇的高度尊重。所有在西方國家有一定生活經歷的朋友,都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與國內相比,這裡完全沒有國內那樣的政治表態政治教育政治標準政治要求。很多移民對所生活下的西方政治制度的認同,並不是接受反覆灌輸的政治教育的結果,而是來自於自己的親身經歷。 政治力量的影響在這裡受到很大限制。政治只是一個領域,很多選擇中的一種。你可以選擇政治從事於政治,你也可以選擇從事於其它領域。你不選擇政治,政治就與你關係不大,它管不到你了。對移民來說,只要成為公民時宣誓效忠憲法,你政治上就合格,至於你在業餘時間上網來談政治話題還是非政治話題,那是你的私事。
共產革命是世界性革命,它的最高口號是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所以毛澤東時代常常被這樣教育: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時刻想着天下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沒有被解放,共產主義者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而西方普世價值觀念可沒有同樣的東東。你聽說過任何一個西方民主政黨和政府經常教導人民要念念不忘極權制度下的人民,要時刻牢記把普世價值觀念與自由民主偉大事業推行到全世界去嗎?沒有吧。孩子們上學時會有一門介紹國家政治制度的課,也就如此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多數民眾關心的是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民生經濟問題。民主制度本身就制約了西方的政府和`政治家們不可能像毛時代那樣,超過自身國力,不顧自己人民的死活,大搞支援世界革命的事。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美國人都不太關心國際政治缺乏國際時事知識的原因。美國的外交政策應該有大力宣傳促進民主自由觀念的任務,但那只是外交專業人士的工作。美國有很多政府的和私人的基金會,也以弘揚民主自由人權觀念為使命,但那需要自願申請,沒有人會強迫你去參加。
萬維博客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它既不是一維的中國之春,也不是一維的環球日報或者烏有之鄉,這一點非常確定。在這個博客世界裡,自由表達最重要,根本不必迎合任何人,不用考慮任何人的政治標準。
本來政治歸政治,非政治歸非政治,井水不犯河水,政治理念使命感強的朋友在政治話題的範圍里討論爭論不是很好嗎?可有些政治理念使命感強的朋友,不在政治話題的範圍內好好寫幾篇文章討論政治話題或者評論政治話題,卻常常跑到非政治話題領域裡,用他們的政治觀點政治標準檢視一切非政治話題,把非政治話題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去看,這就有點好笑了,這可才是與西方文化價值主流格格不入。 當然這也是自由表達的一種權利,應該尊重。也許這些朋友還真的是先天下之憂為猶,後天下之樂為樂,具有強烈的政治使命感與責任感,不過這樣一個現實需要搞清楚:在這個世界上憂國憂民憂天下的精英總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大路貨”,都是俗人。
還有一件可笑的事是,有些朋友動輒就把別人稱為“老幫菜”,“老醬菜”,“老賊”,乍一聽還以為他們是“小鮮肉”。可是可以非常確定,這博客世界裡沒有“小鮮肉“。仔細看看他們,也是老頭或者准老頭啊,有的可能比我們還老。我們過六,他們一定奔六,我們過五,他們一定奔五,差不了多少歲。也許這樣稱呼別人,自己可以找回一點當小鮮肉的感覺?估計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