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青少年时代大约在14到16岁之间在成都发生的一件事。
我家住在父亲单位的院子里,位于成都东边,而母亲上班的单位在成都西南边,她骑自行车上班。那时政治学习多,经常晚上也得学习,太晚了,就住在在单位分有的一间宿舍, 周日常常住单位, 周末才回家。
母亲单位有个处得很好的同事韩阿姨,住单位期间常会到韩阿姨家吃饭。韩阿姨家的大女儿惠,与我年龄相当,母亲很喜欢她,常常回家后在我们几个孩子面前夸奖她。主要说她懂事,勤快,会做家务事,家里所有事,从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弟弟妹妹,都她一手包了,韩阿姨真有福气等等。那个时代, 大人们评价一个女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听父母话,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会做家务。有一次惠得肝炎了,母亲还把家里的糖票送给她家,让她多吃糖,治疗肝炎。母亲老夸她,我就记住她了,但从来没有见过面。
有一天,母亲让我去她家拉蜂窝煤,蜂窝煤凭票供应,我家的不够用而她家的有多余。我约了几个同学,骑自行车去她家拉蜂窝煤,每个人自行车后面带个竹框就去了。进了单位大院,找到她家,她开门接待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个妈妈嘴里常夸奖的女孩,记得她穿一件黄色的灯草绒上衣, 有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她出门带我去看了她家走廊里多余蜂窝煤存放的位置后,就回屋了。我们开始装蜂窝煤到框里,可这时发现,我骑的我家自行车持重不行。这时同学们说,刚才敲开她家门时,看见她家有一辆载重自行车,找她借自行车啊。在同学们的鼓捣下,我又去敲开门找她借自行车,她很爽快,就把她家载重自行车从屋里抬出来借我载蜂窝煤,我家的自行车就留在了她家。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
此事虽然过去45年以上,可当时的很多细节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我和母亲单位院子里的孩子都不熟, 因为我家住在父亲单位院子。最近和母亲单位一个老同事的孩子建立了微信联系, 从她那里得知, 惠已经当奶奶了, 最近还来了一趟美国探亲看望儿子,住了不短时间。 微信里建立联系的这个母亲单位老同事的孩子,把我讲的这个拉蜂窝煤故事回忆微信传给了惠, 惠是这样回复她的:
“ 哈哈[Grin]好怀旧哦[Smile]他妈妈陇阿姨与我妈走得近,我很喜欢陇阿姨,她待人和蔼可亲,只是后来她调走了就沒什么联系了。不知她老人家现在情况怎样? 他说的事年深久远我己沒印象,他记性真好[ThumbsUp][ThumbsUp]”
我记住此事但她却忘记了, 为什么? 想了想, 估计和以下这件事有关。
我记得那时有一天, 韩孃孃到我家来玩。我当时自学几何,正在一个房间里做几何题,拿着圆规三角板在纸上画几何图形, 还写下什么∵(因为)∴(所以)推理符号, 觉得自己很聪明。韩阿姨站在房间门口问我, “几点钟了?” 我看了一下桌子上的闹钟, 是下午1点过5分, 可当时居然愚蠢地回答她说:“2点差55分”。 她一脸诧异地看着我说: “你这孩子,脑子不对。” 我那时脑子可真是有点问题,怎么会以那样奇怪地方式去表达时间? 直到现在也想不明白。 马嫂问我,你当时是不是故意捣乱? 我说不是, 看了闹钟显示的时间后, 很自然地就那么表达出来了。因为这件事,估计韩阿姨一定对我有个脑子不太对的形象。
那个时代的孩子都很听父母的话, 特别是处于那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夸奖过的同龄异性孩子一定会很留意。估计与母亲回家来常夸奖惠相反, 韩阿姨回家不但不会夸我,可能还说过我脑子不对之类的话, 很自然地惠就不会对我这个人有什么印象, 当然也就不可能记得我去她家拉蜂窝煤的那唯一的一次见面了。
相关链接
· 我的最早人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