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想到莫言得奖 我读莫言的小说不多,80年代时,翻看过《红高粱》,没有看完,很粗地翻翻,就看不下去了,主要是我不太喜欢他的艺术风格,我不习惯魔幻,我喜欢的是故事性流畅性现实性很强的小说。莫言得奖感言,我也没有细读,只读了母亲挨打的故事和最后一个故事,感觉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发表得奖感言不错。不过读了一些博主关于莫言得奖,以及对莫言得奖感言的评论后,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些话,现摘录如下: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 “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和不同的艺术标准。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 “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重温这些在脑海里已经逐渐淡忘的毛语录,我怎么突然觉得有些朋友对莫言得奖的评论,思考方式很像毛泽东,他们太过于强调文艺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了,他们赋予文学家们太大的政治责任。这种评价思维方式与毛一脉相承,不同的只是把句子里的主语从毛语录中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革命事业,改成他们提倡和坚持的民主自由这样的政治理念。 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这个著名《讲话》,以后被抬得很高,特别到了文革中,被推崇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指导性纲领,它祸害了中国文艺界几十年,摧残了很多文艺人才。这个《讲话》的最大问题是,它把文艺变成政治的奴仆,把文艺的政治性极端化,把政治性思想性说成是文艺评价的最高标准。文艺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人类社会是复杂、多面、多层次、多领域的。人类社会中有政治,政治肯定很重要,但政治不是一切,政治不可以主导一切、评判一切、干预一切。一切独裁专制制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企图把它那一套独裁专制的政治理念,强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所有领域,领导一切,全社会都要向这种这种政治理念靠拢看齐。比如,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所谓的革命理念被发挥到极致,它不但把文艺变成政治的奴仆和工具,而且甚至扩展干预到人们最隐秘最私人的生活,连结婚证结婚照上都要印上革命口号。比如,当今的中国社会,连宗教界都要喜迎十八大。 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是非常崇高和伟大的普世价值。但它同样不可以过度拔高和极端化。可以伟大崇高到领导一切,干预一切,评判一切的民主自由政治理念,本身就不是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制度一个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严格划分开政治与其它领域的界限,政治管不到文艺,政治管不到个人生活,政治管不到宗教。。。。。 莫言是个中国作家,莫言写了不少以山东老家为背景,以个人生活为源泉的小说,他在中国有不少读者。莫言被选中荣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只是中国文学界,世界文学界发生的一件事,就是这样简单。非要把此事政治化,从政治的高度以政治的标准,来评论解读分析和批判,不好! 文学创作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的东西。中国的文学家们,绝不应该被赋予毛泽东《讲座》里所说的那么伟大的社会政治责任。毛泽东的《讲座》里面“文艺是从属于政治”,文学家们在政治的对立中“二者必居其一”的思维方式应该要彻底摒弃。 相关链接: · 1980年北京高校学生自由竞选人民代 · 茉莉花革命在中国发生比较难的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