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行(9): 库尔德式婚礼
十天土耳其腹地深度游回到伊斯坦布尔后,就开始张罗婚礼之事。说来惭愧我们事先对相关程序和规矩一无所知,都是临时临坎儿媳告诉我们一件做一件,问她为什么不早说,她说自己也是父母提出才刚刚知道。多亏了亲家的理解和宽容。
按照库尔德人的规矩,我们首先要去儿媳家提亲。
4月17号提亲,马黑家亲友团一行6人:小舅、小舅妈、大姐、大妹、大妹夫Gary、还有小妹陪着我和马嫂一同前去儿媳家。
库尔德人传统规矩,提亲时男方要送给女方父亲一支步枪和一头牛,男方父亲要对女方父亲说:“我儿子爱上你的女儿,他想娶她为妻,我请求你同意。”
从送枪这传统可以看出,库尔德人确实尚武强悍。据说历史上库尔德人聚居村落家家都有枪,只是最近几十年,因为PKK的地下武装恐怖活动,土耳其政府军队加强控制,一般人家里都不再允许有枪,持枪必须有执照。
送枪送牛的事不现实就免除了,但我去提亲要说那样一段话是不能免的。
儿媳家住在租的公寓5楼,三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公寓对面就是她家开的小餐馆。那天傍晚儿媳全家人都到齐。
儿媳7个兄弟姐妹,除了小妹正在大学学习医疗护理和小弟还在读高中外,其他5个都已经大学毕业。土耳其的少数民族进城农民工家庭,居然有能力把6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仔细了解后才知道,土耳其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是免费教育。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对孩子的教育花费,父母只需付出很少的钱,有的甚至不需要付一分钱,就可以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对比中国现今昂贵的教育费用,和美国大学生沉重的学生贷款,土耳其这方面做得真不错。虽然是少数民族库尔德人,在享受全民免费教育上一视同仁。
大弟和二弟大学毕业后,应父亲要求,都回来经营餐馆工作。餐馆的工作非常辛苦,早上十点就要开门,一直到凌晨3点才打烊。两兄弟轮班管理餐馆。虽然工作辛苦,估计赚的钱比他们在外打工要多,所以他们也愿意回来接管餐馆工作。他家的招牌菜是蚌壳饭。在蚌壳里面塞满米饭和调料,与蚌壳肉一起烹制而成,我们尝过,味道不错。
三弟大学毕业后,在医院放射科工作,操作X 光检测设备。
大妹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中学当体育老师。大妹已经结婚,妹夫是军人,她结婚时,儿媳专门从美国赶回去参加婚礼。这次大妹和大妹夫都专门请假回来参加大姐的婚礼。
小妹也从正在就读的外地大学请假赶回来参加大姐的婚礼。
小弟还在读高中。儿媳在美国时,有一天父亲打电话给她,说想把小儿子送到美国读大学,他出全部费用。儿媳当即反对,对父亲说:他太年轻,美国自由社会,怕他学坏。还是等他年龄大一点更成熟一些,再到美国来读书吧。从此事可以看出,库尔德人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是挺重的。儿媳移民初到美国,父亲是借钱给她,最后都还回去了。可计划送小儿子到美国读书,花费全包,儿子和女儿真有差别对待喔。
儿媳父亲虽然把餐馆交给两个儿子,但他也没闲着,随时根据需求做各种生意。夏季到了他开始做西瓜生意。老家阿达纳土壤有利于种西瓜,他有经验知道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哪里的西瓜甜,他与伊斯坦布尔的买家和当地瓜农都有很好的信任关系,租卡车雇临时工做西瓜生意从中赚钱。老头身体强壮,浑身肌肉。那健壮的肌肉不是健身房练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重体力劳动练出来的。
我以为儿媳母亲一直就是家庭妇女,只做家务事,但实际上她也很能吃苦耐劳。儿媳父亲年轻时当兵在外地,农村家里带孩子和农活都是她母亲一个人操劳。她除了忙农活,还会做面包糕点卖,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儿媳的母亲没有上过学,她40岁刚到伊斯坦布尔时,土耳其语几乎不懂。有一次她母亲一人外出,找不到回家的公共汽车,就问等车的一个人,到某处应该乘哪趟车?那人很困惑地看着她说:你傻啊?你看公交车牌啊,公车站牌上写得很清楚啊。她母亲听了很受打击一路哭着回家,从此开始学习土耳其语,现在一般沟通已经没有问题了。
马黑提亲的一段说辞,是用土耳其语讲的。儿媳的小妹妹把这段话用土耳其文写下来,一句一句教马黑反复练习。但是正式讲的时候,忘记了她教的一个动作:讲到最后一句“我请求你同意”时,应该把手放在胸口上,我只记着背词,忘了这个动作。我发现土耳其人讲话手势都很多。儿媳父亲与我们第一次见面,说我们的到来对他来说是件头等大事时,就会把手举在头顶高度,以此说明我们是他很重要的客人,很好玩。
晚餐席地而坐,估计中亚地区各民族吃饭都是如此,这是游牧民族的习惯。方便在有限的空间招待众多亲友。
库尔德人有个习惯,就是亲人回来一定要住在家里,不管多挤都不可以到外面住旅馆。儿子到伊斯坦布尔后,一直住在儿媳家,非常拥挤。最拥挤时,小小客厅里就住了7个人:儿媳,儿子,大妹和丈夫,小妹,还有从外地赶来参加婚礼的儿媳的两个好友。客人多就睡地铺,有点像60,70年代的中国习惯。我们曾经提出在旅馆多租一间房,让儿子儿媳搬过来与我们同住旅馆,以减轻儿媳家太多人居住带来的拥挤问题,儿子说怕她父母不高兴,只好作罢。
提亲过后,就是婚礼。
婚礼是土耳其式和库尔德式结合。它既不同于中国婚礼,也不同于西式婚礼。
中式西式婚礼都有午餐或者晚餐这一道程序,但伊斯坦布尔这个婚礼没有吃饭一说。儿媳开始计划按照中国式婚礼安排吃晚餐,她父亲对她说:请那么多人吃饭?你傻啊?以后就还是按照他们的习惯,大家吃完晚餐来参加,婚礼只提供饮料和糕点。
婚礼上来宾穿着不像中式和西式婚礼那么正式,大家穿得比较随意。马嫂说土耳其西装价格比美国便宜,听她的去买了一套西装,婚礼那天傻傻地穿着西装去,结果发现当地来宾男性很多没有穿西装,儿媳父亲就穿了一件夹克。婚礼上马黑家亲友团成员也都着装很正式,男生穿西装,女生穿漂亮裙子。婚礼那个地方在古城墙上,晚上只有华氏40度左右,没有取暖设备非常冷,把大家冷得够呛。要早知道穿着可以随便,我们应该全穿羽绒衣去。
舞蹈音乐从头到尾贯穿整个婚礼,这也是中式西式婚礼所没有的。从婚礼一开始就跳舞,一直不间断。西式婚礼有牧师向新郎新娘问话,中式婚礼有双方家长发表感言等等,婚礼上这些程式一概没有。
有一点我很郁闷,整个婚礼居然没有父亲什么事。西式婚礼父亲牵着女儿的手出场,并且亲手交给新郎。中式婚礼双方父母要讲话,新郎新娘要跪拜父母等等。但这个婚礼上,马嫂和儿媳母亲都有机会出面,却完全没有我和儿媳父亲什么事,我们好像成了被遗忘的人,呆在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婚礼的过程,完全就是一般观众。
库尔德式婚礼也有很多与中国式婚礼相似之处:
我们知道婚礼费用美国传统由女方出,在中国由男方家长出。土耳其的情况和中国一样由男方出,我们承担婚礼费用。因为里拉贬值的汇率因素,还有婚礼上没有晚餐,这笔费用真算不了什么。
中国传统婚礼有新郎给新娘揭盖头的仪式,库尔德人新娘告别单身也有这个动作。
中国传统婚礼女儿出嫁时,与母亲要告别痛哭。库尔德人新娘告别单身也有此程序。
中国婚礼来宾要送红包,库尔德婚礼也如此,而且他们还会大声广播谁谁送了多少钱。我和马嫂感觉这不太好,儿子听见我们议论此事,就告诉了儿媳父母,他们取消了广播红包的做法。当地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送的红包与中国相比数额比较小。
婚礼在伊斯坦布尔市内,奥斯曼帝国时期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堡遗址举行。选这个地方,完全是儿子的主意。
婚礼前的场地是这个样子。婚礼时场地上方加顶棚,不露天但周围透风。
参加婚礼的宾客们从这个城堡门洞进入:
婚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Henna Party),也就是新娘告别单身的仪式。
新娘出场
伴娘出场
新郎出场揭开新娘盖头
母女相拥告别。音乐有点悲伤。马黑姐妹们也跟着一起流泪。
婚礼第二部分就是正式婚礼
新郎新娘入场:
土耳其风格舞蹈
库尔德风格舞蹈。跳这个舞蹈的老年人较多。
吉普赛风格舞蹈
被伴娘们围绕,头戴盖头坐在床上的新娘
马嫂上前给新娘手中放上金币。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没有金子新娘的手是握成拳的,表示不肯出嫁。只有收到金子才同意嫁人正式告别单身。这件事新娘子在美国说得非常清楚明白,马嫂从美国造币局专门邮购2019年出的金币作为纪念。
新娘新郎切蛋糕给大家吃,庆祝婚礼。
砸瓷罐仪式。传说以前有位贫穷的姑娘去河边,路上不小心把瓷罐打破了伤心地哭,这情景被王子看到一见钟情,王子帮助她爱护她,两人相亲相爱一辈子。
新娘4个兄弟,轮流给她系上红丝带。这个传统是表示,婚前娘家兄弟们守护自己的姐妹不受人欺侮,出嫁的姐姐是贞洁之身,此刻在婚礼上保护姐姐的责任就转交给她的丈夫了。
婚礼结束后,感觉了结了家中一件大事。
人一生中,围绕着孩子有很多重大事件。比如出生和大学毕业,都是大事。而结婚成家当然更是一件大事。
马嫂婚礼后说:妹妹定居加拿大,表妹定居日本,我们在美国,而今从不相关的土耳其也有了一门亲戚,这可真是个地球村的时代啊。
母亲在世时经常挂虑孙子的婚姻大事。儿子找到这个女朋友,我曾经在电话上向母亲介绍过她的情况,母亲说听起来这个女孩不错,比较合适。儿子去年回国看望病重的奶奶,曾经想到带女朋友一起去,可是中国领事馆不给签证,我们这时才知道因为疆独问题,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持土耳其护照的外国人,自助游进入中国。要去可以,必须参加旅游团。儿子着急了,又带着女朋友去土耳其领事馆询问,他们也说:中国对土耳其护照旅游进中国管制非常严厉很不友好,就算拿绿卡的土耳其人以后成了美国公民,也不能自助游进入中国。有人都到了中国机场,最后原机返回美国。
母亲临终前没能亲眼看到孙媳妇,这是一件憾事。不过孙子婚事办的顺利圆满,她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此高兴。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