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规律与美 规律是科学奋力追求的东西,自然科学追求的是自然规律。今天的美学似乎对科学怀有敌意,让美学科学化似乎就等于残害了美学。另一方面,一些功成名就的自然科学家通常乐意谈论自然科学里的美。 黑格尔轻视自然美,今天,有的美学说“自然全美”。有的自然风景足以让人如痴如醉,但我以为,这样的自然风景还不是自然美的最高层次。最高的自然美首先与自然规律有关。 “自然”在西方语言里首先指的是“造物主”,今天汉语里的“自然”含义上不是古汉语里的自然,而是对nature的翻译,其实,nature更应该翻译成“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早被汉译为“天演论”,这是比较恰当的。 自然规律是造物主为了控制世界而加用创造、加以运用的东西。自然美就是造物主表现出来的美。对造物主概念没有感知,就谈不上最高自然美。柏拉图指出,整个宇宙都充满了目的。造物主首先是各种目的的集合,每一种目的都有智慧为之服务。自然规律是造物主智慧的产物,是为了实现造物主的某一目的而被造物主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玉米棒子成熟之前,被层层绿叶包裹,这样,玉米棒子与这个植株浑然一体,不容易被觅食者发现;玉米棒子一旦成熟,则从玉米棒子里面长出的“胡须”就会变成深红色,似乎是在大声地对觅食者说:“我在这里,请来吃我吧!”觅食者因此轻而易举地能够发现玉米棒子。玉米棒子的颗粒是玉米的下一代,玉米生长过程体现出来的规律,显示出了造物主的目的和智慧——确保玉米顺利地传宗接代:那些没被消化的玉米粒会随着觅食者的粪便而撒播开来。 自然界里的任何事物,只要我们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造物主——由目的和智慧组成的造物主,我们就会感觉到惊心动魄的美。最高的自然美就是造物主的智慧——表现为自然规律的智慧。智慧是一切美的共同本质,智慧也是一切“巧妙”的根源。美与巧妙都是造物主智慧的产物。巧妙比起美,更准确地描述了造物主的智慧。美源于人们对智慧的浑沦感觉,巧妙源于人们对智慧更深入的体会。把美学改名为“巧妙学”,或许更有利于一门学科的发达。中国古人使用更多的词语是妙,而不是美。中国古人没有创立学科的强烈冲动,否则,他们就会设立“妙学”,在他们眼里,“美学”是一种肤浅的命名。 长脊龙是恐龙的一种,长脊龙幼崽受到掠食者追杀的时候,会钻进粪堆中,追杀者望而却步。幼崽钻进粪堆并不感觉十分难受,原来,动物幼崽的嗅觉功能欠发达,因此更能忍受臭秽。现在我们看见了,动物幼崽嗅觉能力欠发达,原来却是它们整体生存能力的一个方面。造物主对动物幼崽的生存有着特殊的关爱。动物幼崽钻进粪堆,这一现象初看起来远远与美无关,“动物幼崽的嗅觉能力欠发达”这一动物学规律似乎也没有任何正面意义,而一旦看见这些现象或规律背后的造物主概念,它们一下子就能够让我们称奇不已。我们有理由对巧妙下这样奇怪的“定义”:巧妙就是用智慧巧妙地实现某一目的。没有目的和智慧,“巧妙”就无从谈起。 《庄子》“齐物论”描写风吹众窍的现象,这是一段绘声绘色的文字,真正关键的几句话却是:“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这可以说是揭示了一条自然规律——风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南郭子綦从风吹众窍现象听出了“天籁”,天籁就是“天”的乐曲。如果天想要欣赏“小和”,它就只需要刮起“泠风”;如果想要欣赏“大和”,天就会刮起“飘风”;如果想要欣赏“众窍之虚”,天就促成“厉风济”。南郭子綦因为从风力大小与声音大小之关系的自然规律中听出了“天”,他就激动得“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从自然规律中听出“天”,可以让人进入“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高妙境界。 世界各地有许多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以自然规律为追求对象的自然科学,是潜在的最了不起的自然风景区。把潜在变为现实,我们需要做的,是看出自然规律背后的那个造物主。自然规律是一种现象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固定关系,造物主概念让我们看出一种现象内部各部分的层次性——有的部分直接显示了造物主的目的,其余部分是为了实现此目的而被创造,而存在的,这些部分通常被说成是原因。 中国今天的大学大多开设了“艺术鉴赏”课程,但似乎还没有“科学技术鉴赏”。或许可以说,科学技术是潜在的最伟大的艺术。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把科学从潜在的艺术品变成现实的艺术品,其途径是把自然规律理解为造物主智慧的产物。 西方哲人指出:宇宙是造物主的艺术品。更准确的说法是:宇宙间充满了神奇的智慧。实际上,造物主创造两种伟大的艺术品:全部物质世界,还有就是人类艺术史上那些杰作。人们通常误以为艺术史上的杰作是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科学是让人们最终清晰地意识到宇宙是造物主之作品的枢纽。科学的诗学更是直接揭示:艺术杰作的本质同样是造物主(人性)的智慧。根据艺术原理对艺术杰作进行分析(艺术批评),产生的效果一如上面对那些自然现象的分析。 引起最强烈美感愉悦的,不是事物的形象,也不是一些美学家所言的意象,而是事物内部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转变成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玉米植株不必高大挺拔,也不必短小精悍,我们只需了解玉米棒子、胡须和叶片在生长过程中的种种特点,就能够得到最强烈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