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吃亏”艺术吸引力的奥秘
此所言“宝玉吃亏”,指的是《红楼梦》中第二十五回贾环烫伤贾宝玉、赵姨娘用巫术谋害贾宝玉、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以及第五十七回紫鹃试探贾宝玉致使贾宝玉昏死,等等四个故事。根据“人性”概念,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贾宝玉,都是作为人性之一种的“被爱欲望”的化身。此人性的目的,是获得众人的爱;此人性的智慧则表现为创造各种条件,首先让自己“吃亏”,亦即主动付出某种代价,为目的的实现做好准备。 就“宝玉吃亏”四个故事来说,为了“被爱欲望”的实现,智慧首先被用来让贾宝玉不可避免地“吃亏”一次。首先从五十七回紫鹃试探贾宝玉故事说起。紫鹃忠于林黛玉,为了了解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感情,就谎称“你妹妹回苏州家去”,理由是:“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紫鹃的理由有几分,贾宝玉痴呆病发作的可能性就有几分;紫鹃的话可以说是字字千钧(贾宝玉事后说紫鹃的话有情有理),贾宝玉的痴呆病就不可避免地发作了。 换言之,作为“被爱欲望”这一人性之化身的主人公贾宝玉(而不是作者曹雪芹),首先运用智慧暗中操纵紫鹃说出如此“有情有理”的一番话,从而让自己痴呆病发作,最终换来了众人的爱意。 将这同一方法应用到“宝玉挨打”故事,可能引起常识更强烈的反对。 贾宝玉之所以挨打,是因为贾宝玉必须挨打,因为唯有这样,贾宝玉才能获得众人的爱意。贾宝玉越是能必然地让自己挨一顿打,就越是能必然地最终得到众人的爱意。 “贾环烫伤贾宝玉”故事中,贾环“使坏”也是必然的:贾府中的丫头都讨厌贾环,唯有彩霞是例外,现在,贾宝玉竟然当着贾环的面命令彩霞来为自己按摩,同她说笑,贾环自然要怒从心头起了。
至于贾宝玉在每次“吃亏”之后获得众人的爱意,似乎不值得去细说了,这里单看“宝玉挨打”一节的末尾,我们来读贾宝玉的“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总之,“吃亏”的回报率是格外之高的。 常识(现实主义诗学)作为人类的天然信念,似乎总是想见缝插针、一展身手。“宝玉挨打”故事中,贾政送走长史官之前,喝令贾宝玉在厅上待命,贾宝玉希望“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好不容易盼来了个老婆子,“偏生老婆子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常识从这一段话中捕捉到了这样的信息:贾府中这个聋老太太也是一位“下人”,却对于其它下人的横死表现得如此淡然,如此麻木不仁,可见这样的事在贾府是司空见惯,可见贾政之前所说“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类的话是虚伪的,云云。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这种“见解”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它对于贯穿作品始终的目的没有觉察。实际上,这段文字之所以要“忙里偷闲”似地写到聋老太婆,仍然是为了让贾宝玉必然地挨上一顿揍:贾家大宅中平时总是人来人往,贾宝玉这时候又怎么可能找不到一个人呢?好吧,那就让一个人出现吧,只不过让这人是一个聋老太婆,岂不是虽有而实无吗?总之,从属于人性的智慧显示自身实在性时流露出了如此神奇的巧妙意味。 事实上,对于文学杰作中的这种“神奇的巧妙意味”,历史上的各家诗学都不曾有过深入的研究。而在人格诗学看来,文学杰作之所以是杰作,仅只因为它们包含了非杰作所不具有的“神奇的巧妙意味”。一种诗学只要对之稍有探索,它就会不再去谈文学杰作的所谓思想性或者艺术性了。第五十七回“宝玉吃亏”故事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正说着,人回林之孝家的单大良家的都来瞧哥儿(指贾宝玉)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指林黛玉等)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正是由于“林之孝家的”适时前来看望贾宝玉,才引发了贾宝玉的“无理取闹”和贾母的“无条件溺爱与迁就”。“林之孝家的适时前来”,也正是万能智慧的灵光一闪,是为了贾宝玉获得贾母之爱意而铺平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