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天人合一” 有一些杰出的诗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此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诗人从写实状态跃升到灵感状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叶绍翁的名句。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的景象,诗人进而想解释何以会有这样的景象,终至于幸运地进入灵感状态,“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句子自动涌现了出来。“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写实性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春色满园关不住”是想象性的——“春色”不是具体事物,从根本上不存在关不住关得住的问题。换言之,“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人的作品,“春色满园关不住”是天(灵感)的作品。所以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点染,“一枝红杏出墙来”本身是没有多少意味的;但“春色满园关不住”本身充满了艺术魅力,能够脱离“一枝红杏出墙来”而独立存在。这是“天”相对于“人”的绝对优越性。 “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这是李洞的诗句。“闲来石上观流水”的写实性是明显的,“欲洗禅衣未有尘”则是想象性的,起码是不符合常规的——我们因为禅衣有尘这才想要洗禅衣,这才是常规。与上面的情形相同,“闲来石上观流水”本身无甚意味,“欲洗禅衣未有尘”本身却是意味深长,能够脱离“闲来石上观流水”而单独存在。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的名句。“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注意到的一个事实,也是因为想要解释何以有这样的现象存在,王维最终进入灵感状态,“月出”被确定为“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原因。“月出惊山鸟”是想象性的,因为,子非山鸟,安知山鸟之受惊是因为“月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写实性的,李白因为这样的现象而发呆,最终进入灵感状态,从而涌出了想象性的句子“唯见长江天际流”。说“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想象性的,是因为“长江水在‘天际’是不是在‘流’”,事实上不是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的,而只能是我们想象到的。同样,“唯见长江天际流”能够独立于“孤帆远影碧空尽”而存在,反过来则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