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红楼梦》(12) 1、真理的功用 第四十四回的第一段写道:
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话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天下的水总归一源”,这是一条真理,一个人一旦明白了这条真理,他就可以随地“尽情”,用不着“跑到江边子上”,总之,一旦明白了真理,世上的事情将会简化、将不再繁难——这便是真理的功用。 知识(真理)的价值就这样获得了隐秘的论证。 2、平儿“有冤无处诉” 第四十四回写平日“白受气”的故事。
(前来捉奸的)王熙凤往里听时,只听里头说笑。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那妇人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凤姐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又怕贾琏走出去,便堵着门骂道:“……平儿过来!你们淫妇忘八一条藤儿,多嫌着我……”说着又把平儿打几下,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也把鲍二家的(即“那妇人”)撕打起来……凤姐儿打鲍二家的,他(指贾琏)已又气又愧,只不好说的,今见平儿也打,便上来踢骂……平儿气怯,忙住了手……凤姐见平儿怕贾琏,越发气了,又赶上来打着平儿,偏叫打鲍二家的,平儿急了,便跑出来找刀子要寻死。
这里的平儿乃是“卑贱”的象征,这段文字隐秘论证了“卑贱”的可恶:一个人如果地位卑贱,那么,即使他谨言慎行、直至博得人们的赞扬,那也只不过给他带来灾难、让他成为“有冤无处诉”的不幸者。 这段文字的灵魂,是“厌恶卑贱”。 3、稍纵即逝的美 第四十五回写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故事。
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了,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买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下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演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宝玉却不留心……
黛玉“羞的脸飞红”,这是美好的情景。不过,美好的事物容易被有意地加以掩盖,或者容易被淹没在喧嚣之中,总之,美的事物是稍纵即逝的——宝玉对于黛玉的“羞的脸飞红”就是“不留心”。美的这一特点也是美的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是这个故事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