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红楼梦》(19)
1、“宝玉挨打”艺术魅力分析 第三十三回写贾宝玉挨打的故事。 一、宝玉为什么这么不走运? 贾宝玉遭到父亲贾政的痛打,是由于各种原因。第一,忠顺亲王府的长史官找贾宝玉索要琪官,并当面揭穿了贾宝玉的谎言,结果是:“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气的目瞪口歪”;第二,同父异母兄弟贾环背后进谗言,说贾宝玉强奸金钏儿不遂致使金钏儿自杀,“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 这两个原因是人们容易发现的,也是社会学文学批评感兴趣的。其实,贾宝玉挨打的原因不止这两点。第三,在故事开端处,“贾政见他(宝玉)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第四,“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哪里”;第五,贾宝玉好不容易才盼来了一个老太婆,不曾想“老婆子偏生又聋”,完成不了传话的任务。 实际上,前两个原因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贾宝玉挨打,今天竟然都发生了。贾宝玉今天怎么了?何以就这么不走运?第三个原因固然单凭自身或许不足以让贾宝玉挨打,但它对于贾宝玉挨打多少总是有所贡献的;后两个原因对于贾宝玉挨打所起的作用可以从反面来理解:假如发生了相反的情形——贾宝玉及时找到了焙茗等人或者老婆子并不聋,一句话,如果贾宝玉能够及时给贾母通风报信,那么,贾政无论如何也不能痛打贾宝玉了。总之,贾宝玉今天是倒霉透顶,竟然发生了五件导致他最终遭到痛打的事情。 二、贾宝玉真地不走运吗? 五个原因决定了贾宝玉挨打不可避免,结果是贾宝玉“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但什么是“不走运”呢?一个人承受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东西,这个人便是“不走运”。“周瑜打黄盖”这一著名故事中,黄盖为了国家大业而主动让周瑜加以体罚,我们并不认为黄盖有什么不走运,而事实上,黄盖是故事中最后的赢家。 这里的贾宝玉真地不走运吗?其实,贾宝玉本人作出了回答,回答中包含了自己是赢家的意思:薛宝钗来探望挨打后的宝玉,“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使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贾宝玉没有把自己挨打看成是灾难,相反,倒是认为今天的挨打很遗憾地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贾宝玉这么对前来探望他的林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指的是琪官和金钏儿)死了,也是情愿的”。社会学诗学从贾宝玉这句话中读出了贾宝玉的所谓反等级制思想,认为贾宝玉这是把琪官和金钏儿当成是与自己有同样人格尊严的人。但贾宝玉这几句话的真实意思应当结合前所引那一长段“自思”来加以理解:并不是琪官和金钏儿本人值得贾宝玉为他们去死,而是指贾宝玉一旦因为琪官和金钏儿(其他任何人也一样)而死,就可获得“他们(指贾母等)一个个”的“悲感”,从而使自己“怡然自得”。 三、贾宝玉的实际所得是什么? 薛宝钗在贾宝玉挨打之后,因为“说的话急了”,直接流露出了对于贾宝玉的关爱;当贾宝玉从梦中惊醒时,他发现“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总之,林黛玉对贾宝玉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关爱之情。 贾宝玉的实际所得,还有王夫人的母爱和贾母的祖母之爱。王夫人一来到施罚现场,就“抱住板子”,“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这是用“老太太”的旗号来弹压施罚者贾政,是母爱推动之下的智力运用;这一招数在被贾政同样以“孝”的名义拆解之后,王夫人想出了更加有力的一招:“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在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这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当然也是母爱推动之下智力运用的结果。 贾母的祖母之爱则是绝对权力的象征,乃是神圣的、能够摧毁一切的。“正没开交处,忽听丫环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得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母在下文里又先后有“止住步喘息一回”、“不觉就滚下泪来”和“抱着(宝玉)哭个不了”等动作,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一切威胁不攻自破了、无影无踪了。总之,王夫人的母爱能够有效地拖住威胁、贾母的祖爱之爱则能把威胁连根拔除。 而且,施罚者贾政末了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父爱:“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由于挨打,贾宝玉获得了众人的爱意。 四、贾宝玉的趣味(目的)是什么? 挨打之后的贾宝玉自言,只要能获得众人的“怜惜悲感之态”,即使自己“一时竟遭殃横死”,在阴间也会“怡然自得”。这表明,贾宝玉对自己能否获得众人之爱最感兴趣,为了被爱,他甘愿付出任何代价。也正是因为贾宝玉实际上得到了如此众多且强烈的爱意,他对自己的挨打就不介意、无怨言。 五、贾宝玉在挨打前后有什么作为? 贾宝玉一开始否认自己同琪官有关系,但马上被长史官看出了破绽;被父亲喝令原地待命之后,想找人往里头捎信去。这便是贾宝玉的全部作为了。 除此之外,贾宝玉是一个纯粹的被动者:既不辩解、也不求饶,当然也没有逃跑,甚至也没有逃跑的念头。照常识而言,当此之时,逃跑乃是人的本能。贾宝玉似乎不曾听到过这一本能的呼唤。但本能毕竟是本能。我们因此只能这么理解:有一种更强有力的目的(愿望)压倒了逃跑的本能,使得贾宝玉原地不动。 这一更强有力的目的(愿望),便是被爱。 六、贾宝玉到底是谁(什么)? 贾宝玉不仅有目的,而且有智力:不逃跑,静候贾政前来施罚,因为不这样的话,众人的爱也就无从表现出来了。总之,贾宝玉是目的和智力的统一体,又因为此目的只是单一的目的——被爱,贾宝玉是一种人性的象征,此人性可命名为“希望被爱”。 七、贾宝玉的作为到底有哪些? 贾宝玉知道必须让自己先挨一顿打才能换取众人的爱这一道理,他(更准确的代词是“它”)就不能消极等待,而是要运用自己的智力创造机会——创造出让自己必然地挨上一顿打的机会。 所以说,长史官能够轻易地识破贾宝玉的谎言,贾环能够及时地向贾政进贾宝玉的谗言,那其实都是贾宝玉使之然;至于贾宝玉找不到捎信的人和老婆子偏生又聋,也无一不是贾宝玉使之然。“宝玉挨打”故事,连同一切文学杰作,其真正的作者便是作品中作为目的和智力之统一体的化身的主人公。 文学杰作中的主人公是神(人性)的化身。文学杰作对于我们来说总显得含蓄,那是因为神(人性)所操的语言不同于我们的日常语言——虽然表面看来文学杰作是用我们的语言文字来传达或记录的。 八、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贾环背后进谗言,被社会学诗学认为是封建大家庭内部“嫡庶矛盾”的反映。今则说,贾环之所以进谗言,是因为贾宝玉作为主人公有此内在需要:进谗言就可以导致贾宝玉挨打,而唯有挨打才能换来目的——被爱——的实现。 总之,文学杰作中的主人公根据自身的内在目的而利用(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记忆)。换言之,文学杰作中并无所谓客观的现实生活,有的只是符合某种内在需要而被选择或改造过的现实生活的碎片。通过“宝玉挨打”之类文学杰作去研究历史,一如通过草书作品和幻想曲去研究历史。 九、“宝玉挨打”故事艺术上独立自足吗? 一切文学杰作都是独立自足的,也就是可以从上下文(如果有上下文的话)中独立出来。现在说“宝玉挨打”故事是艺术杰作,意味着此故事在内容上对于在它之前的所有文字没有依赖性。这里以贾宝玉同琪官的关系为例。单凭“宝玉挨打”这段文字本身,我们即可获知:贾宝玉与琪官之间有一种友谊,这种友谊到了两人互赠心爱(宝贵)之物的程度,而且这种友谊不合法,至于当初发展这种友谊中间有过什么样的细节,那是无关紧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