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彭运生的博客  
文化、哲学、诗学、文学  
我的名片
彭运生
注册日期: 2016-12-24
访问总量: 1,878,26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古诗解(2)
· 古诗解(1)
· 李白诗解(7)
· 李白诗解(6)
· 李白诗解(5)
· 李白诗解(4)
· 李白诗解(3)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哲学-60】
【哲学-59】
· 古诗解(2)
· 古诗解(1)
· 李白诗解(7)
· 李白诗解(6)
· 李白诗解(5)
· 李白诗解(4)
· 李白诗解(3)
· 李白诗解(2)
· 李白诗解(1)
· 《红楼梦》解(4)
【哲学-58】
· 《红楼梦》解(3)
· 《红楼梦》解(2)
· 《红楼梦》解(1)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2)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1)
· 老子名言解(10)
【哲学-57】
· 老子名言解(9)
· 老子名言解(8)
· 老子名言解(7)
· 老子名言解(6)
· 老子名言解(5)
· 老子名言解(4)
· 老子名言解(3)
· 老子名言解(2)
· 老子名言解(1)
· 孔子名言解(29)
【哲学-56】
· 孔子名言解(28)
· 孔子名言解(27)
· 孔子名言解(26)
· 孔子名言解(25)
· 孔子名言解(24)
· 孔子名言解(23)
· 孔子名言解(22)
· 孔子名言解(21)
· 孔子名言解(20)
· 孔子名言解(19)
【哲学-55】
· 孔子名言解(18)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6)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 看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哲学-54】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唐诗解(12)
· 唐诗解(11)
【哲学-53】
· 唐诗解(10)
· 唐诗解(9)
· 唐诗解(8)
· 唐诗解(7)
· 唐诗解(6)
· 唐诗解(5)
· 唐诗解(4)
· 唐诗解(3)
· 唐诗解(2)
· 唐诗解(1)
【哲学-52】
· 孔子名言解(21)
· 孔子名言解(20)
· 孔子名言解(19)
· 孔子名言解(18)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6)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哲学-51】
· 孔子名言解(11)
· 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哲学-50】
· 孔子名言解(1)
· 唐诗解(50)
· 唐诗解(49)
· 唐诗解(48)
· 唐诗解(47)
· 唐诗解(46)
· 唐诗别解(45)
· 唐诗别解(44)
· 唐诗别解(43)
· 唐诗别解(42)
【哲学-49】
· 唐诗别解(38)
· 唐诗别解(37)
· 唐诗别解(36)
· 唐诗别解(35)
· 唐诗别解(34)
· 唐诗别解(33)
· 唐诗别解(32)
· 唐诗别解(31)
· 唐诗别解(30)
· 唐诗别解(29)
【哲学-48】
· 唐诗别解(28)
· 唐诗别解(27)
· 唐诗别解(26)
· 唐诗别解(25)
· 唐诗别解(24)
· 唐诗别解(23)
· 唐诗别解(22)
· 唐诗别解(21)
· 唐诗别解(20)
· 唐诗别解(19)
【哲学-47】
· 唐诗别解(18)
· 唐诗别解(17)
· 唐诗别解(16)
· 唐诗别解(15)
· 唐诗别解(14)
· 唐诗别解(13)
· 唐诗别解(12)
· 唐诗别解(11)
· 唐诗别解(10)
· 唐诗别解(9)
【哲学-46】
· 唐诗别解(8)
· 唐诗别解(7)
· 唐诗别解(6)
· 唐诗别解(5)
· 唐诗别解(4)
· 唐诗别解(3)
· 唐诗别解(2)
· 唐诗别解(2)
· 唐诗别解(1)
· 唐诗解(15)
【哲学-45】
· 唐诗解(14)
· 唐诗解(13)
· 唐诗解(12)
· 唐诗解(11)
· 唐诗解(10)
· 唐诗解(9)
· 唐诗解(8)
· 唐诗解(7)
· 唐诗解(6)
· 唐诗解(5)
【哲学-44】
· 唐诗解(4)
· 唐诗解(3)
· 唐诗解(2)
· 唐诗解(1)
· 孔子名言解(1)
· 宋诗解(15)
· 宋诗解(14)
· 宋诗解(13)
· 宋诗解(12)
· 宋诗解(11)
【哲学-43】
· 宋诗解(10)
· 宋诗解(9)
· 宋诗解(8)
· 宋诗解(7)
· 宋诗解(6)
· 宋诗解(5)
· 宋诗解(4)
· 宋诗解(3)
· 宋诗解(2)
· ​宋诗解(1)
【哲学-42】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 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哲学-41】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王维诗解(9)
· 王维诗解(8)
· 王维诗解(7)
· 王维诗解(6)
· 王维诗解(5)
【哲学-40】
· 王维诗解(4)
· 王维诗解(3)
· 王维诗解(2)
· 王维诗解(1)
· 宋词解(21)
· 宋词解(20)
· 宋词解(19)
· 宋词解(18)
· 宋词解(17)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7)
【哲学-39】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6)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4)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3)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2)
· 《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1)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哲学-38】
· 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哲学-37】
· 宋词解(16)
· 宋词解(15)
· 宋词解(14)
· 宋词解(13)
· 宋词解(12)
· 唐诗解(修订27)
· 唐诗解(修订26)
· 唐诗解(修订25)
· 唐诗解(修订19)
· 美学随笔(1)
【诗学-24】
· 唐诗解(修订24)
· 唐诗解(修订23)
· 唐诗解(修订22)
· 唐诗解(修订21)
· 唐诗解(修订20)
· 唐诗解(修订18)
· 唐诗解(修订17)
· 唐诗解(修订16)
· 唐诗解(修订15)
· 唐诗解(修订14)
【诗学-23】
· 唐诗解(修订13)
· 唐诗解(修订12)
· 古诗解(修订2)
· 古诗解(修订1)
· 唐诗解(修订11)
· 唐诗解(修订10)
· 唐诗解(修订9)
· 唐诗解(修订8)
· 唐诗解(修订7)
· 唐诗解(修订6)
【诗学-22】
· 唐诗解(修订5)
· 唐诗解(修订4)
· 唐诗解(修订3)
· 唐诗解(修订2)
· 唐诗解(修订1)
· 宋词解(11)
· 宋词解(10)
· 宋词解(9)
· 宋词解(8)
· 宋词解(7)
【诗学-21】
· 宋词解(6)
· 宋词解(5)
· 宋词解(4)
· 宋词解(3)
· 宋词解(2)
· 宋词解(1)
· 宋诗解(12)
· 宋诗解(11)
· 宋诗解(10)
· 宋诗解(9)
【诗学-20】
· 宋诗解(8)
· 宋诗解(7)
· 宋诗解(6)
· 宋诗解(5)
· 宋诗解(4)
· 宋诗解(3)
· 宋诗解(2)
· 宋诗解(1)
· 古诗解(8)
· 古诗解(7)
【诗学-19】
· 古诗解(6)
· 古诗解(5)
· 古诗解(4)
· 古诗解(3)
· 古诗解(2)
· 古诗解(1)
· 唐诗天天读(64)
· 唐诗天天读(63)
· 唐诗天天读(62)
· 唐诗天天读(61)
【诗学-18】
· 唐诗天天读(60)
· 唐诗天天读(59)
· 唐诗天天读(58)
· 唐诗天天读(57)
· 唐诗天天读(56)
· 唐诗天天读(55)
· 唐诗天天读(54)
· 唐诗天天读(53)
· 唐诗天天读(52)
· 唐诗天天读(51)
【诗学-17】
· 唐诗天天读(50)
· 唐诗天天读(49)
· 唐诗天天读(48)
· 唐诗天天读(47)
· 唐诗天天读(46)
· 唐诗天天读(45)
· 唐诗天天读(44)
· 唐诗天天读(43)
· 唐诗天天读(42)
· 唐诗天天读(41)
【诗学-16】
· 唐诗天天读(39)
· 唐诗天天读(38)
· 唐诗天天读(37)
· 唐诗天天读(36)
· 唐诗天天读(35)
· 唐诗天天读(34)
· 唐诗天天读(33)
· 唐诗天天读(32)
· 唐诗天天读(31)
· 唐诗天天读(30)
【诗学-15】
· 唐诗天天读(29)
· 唐诗天天读(28)
· 唐诗天天读(27)
· 唐诗天天读(26)
· 唐诗天天读(25)
· 唐诗天天读(24)
· 唐诗天天读(23)
· 唐诗天天读(22)
· 唐诗天天读(21)
· 唐诗天天读(20)
【诗学-14】
· 唐诗天天读(19)
· 唐诗天天读(18)
· 唐诗天天读(17)
· 唐诗天天读(16)
· 唐诗天天读(15)
· 唐诗天天读(14)
· 唐诗天天读(13)
· 唐诗天天读(12)
· 唐诗天天读(11)
· 唐诗天天读(10)
【诗学-13】
· 唐诗天天读(9)
· 唐诗天天读(8)
· 唐诗天天读(7)
· 唐诗天天读(6)
· 唐诗天天读(5)
· 唐诗天天读(4)
· 唐诗天天读(3)
· 唐诗天天读(2)
· 唐诗天天读(1)
· 《红楼梦》解(17)
【诗学-12】
· 《红楼梦》解(16)
· 《红楼梦》解(14)
· 《红楼梦》解(13)
· 《红楼梦》解(12)
· 《红楼梦》解(11)
· 《红楼梦》解(10)
· 《红楼梦》解(9)
· 《红楼梦》解(8)
· 《红楼梦》解(7)
· 《红楼梦》解(6)
【哲学-36】
· 《红楼梦》解(5)
· 《红楼梦》解(4)
· 《红楼梦》解(3)
· 《红楼梦》解(2)
· 《红楼梦》解(1)
· 彭运生谈艺录(236)
· 彭运生谈艺录(235)
· 彭运生谈艺录(234)
· 彭运生谈艺录(233)
· 彭运生谈艺录(232)
【哲学-35】
· 彭运生谈艺录(231)
· 彭运生谈艺录(230)
· 彭运生谈艺录(229)
· 彭运生谈艺录(228)
· 彭运生谈艺录(227)
· 彭运生谈艺录(226)
· 彭运生谈艺录(225)
· 彭运生谈艺录(224)
· 彭运生谈艺录(223)
· 彭运生谈艺录(222)
【哲学-34】
· 彭运生谈艺录(221)
· 彭运生谈艺录(220)
· 彭运生谈艺录(219)
· 《马太福音》的文化学解读(4)
· 《马太福音》的文化学解读(3)
· 《马太福音》的文化学解读(2)
· 《马太福音》的文化学解读(1)
· 《王阳明全集》的文化学解读(2
· 《王阳明全集》的文化学解读(1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8)
【哲学-33】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7)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6)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5)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4)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3)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2)
· 《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1)
· 老子名言解(8)
· 老子名言解(7)
· 老子名言解(6)
【哲学-32】
· 老子名言解(5)
· 老子名言解(4)
· 老子名言解(3)
· 老子名言解(2)
· 老子名言解(1)
· 孔子名言解(24)
· 孔子名言解(23)
· 孔子名言解(22)
· 孔子名言解(21)
· 孔子名言解(20)
【哲学-31】
· 孔子名言解(19)
· 孔子名言解(18)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6)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哲学-30】
· 孔子名言解(10)
· 彭运生谈艺录(230)
· 彭运生谈艺录(229)
· 彭运生谈艺录(228)
· 彭运生谈艺录(227)
· 彭运生谈艺录(226)
· 彭运生谈艺录(225)
· 彭运生谈艺录(224)
· 彭运生谈艺录(223)
· 彭运生谈艺录(222)
【哲学-29】
· 彭运生谈艺录(221)
· 彭运生谈艺录(220)
· 彭运生谈艺录(129)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哲学-28】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彭运生谈艺录(218)
· 彭运生谈艺录(217)
· 彭运生谈艺录(216)
· 彭运生谈艺录(215)
· 彭运生谈艺录(214)
· 彭运生谈艺录(213)
· 彭运生谈艺录(212)
· 彭运生谈艺录(211)
【哲学-27】
· 彭运生谈艺录(210)
· 彭运生谈艺录(210)
· 彭运生谈艺录(209)
· 彭运生谈艺录(208)
· 彭运生谈艺录(207)
· 彭运生谈艺录(206)
· 彭运生谈艺录(205)
· 彭运生谈艺录(204)
· 彭运生谈艺录(203)
· 彭运生谈艺录(202)
【哲学-26】
· 彭运生谈艺录(201)
· 彭运生谈艺录(200)
· 彭运生谈艺录(199)
· 彭运生谈艺录(198)
· 彭运生谈艺录(197)
· 彭运生谈艺录(196)
· 彭运生谈艺录(195)
· 彭运生谈艺录(194)
· 彭运生谈艺录(193)
· 彭运生谈艺录(192)
【哲学-25】
· 感悟录(2)
· 感悟录(1)
· 彭运生谈艺录(191)
· 彭运生谈艺录(190)
· 彭运生谈艺录(189)
· 彭运生谈艺录(188)
· 彭运生谈艺录(187)
· 彭运生谈艺录(186)
· 彭运生谈艺录(185)
· 彭运生谈艺录(183)
【哲学-24】
· 彭运生谈艺录(184)
· 彭运生谈艺录(182)
· 彭运生谈艺录(181)
· 彭运生谈艺录(180)
· 彭运生谈艺录(179)
· 彭运生谈艺录(178)
· 彭运生谈艺录(177)
· 彭运生谈艺录(176)
· 彭运生谈艺录(175)
· 彭运生谈艺录(174)
【哲学-23】
· 彭运生谈艺录(173)
· 彭运生谈艺录(172)
· 彭运生谈艺录(171)
· 彭运生谈艺录(170)
· 彭运生谈艺录(169)
· 彭运生谈艺录(168)
· 彭运生谈艺录(167)
· 彭运生谈艺录(166)
· 彭运生谈艺录(165)
· 彭运生谈艺录(164)
【哲学-22】
· 彭运生谈艺录(163)
· 彭运生谈艺录(162)
· 彭运生谈艺录(161)
· 彭运生谈艺录(160)
· 彭运生谈艺录(159)
· 彭运生谈艺录(158)
· 彭运生谈艺录(157)
· 彭运生谈艺录(156)
· 彭运生谈艺录(155)
· 彭运生谈艺录(154)
【哲学-21】
· 彭运生谈艺录(153)
· 彭运生谈艺录(152)
· 彭运生谈艺录(151)
· 彭运生谈艺录(150)
· 彭运生谈艺录(149)
· 彭运生谈艺录(148)
· 彭运生谈艺录(147)
· 彭运生谈艺录(146)
· 彭运生谈艺录(145)
· 彭运生谈艺录(144)
【哲学-20】
· 彭运生谈艺录(143)
· 彭运生谈艺录(142)
· 彭运生谈艺录(141)
· 彭运生谈艺录(140)
· 彭运生谈艺录(139)
· 彭运生谈艺录(138)
· 彭运生谈艺录(137)
· 彭运生谈艺录(136)
· 彭运生谈艺录(135)
· 彭运生谈艺录(134)
【哲学-19】
· 彭运生谈艺录(133)
· 彭运生谈艺录(132)
· 彭运生谈艺录(131)
· 彭运生谈艺录(130)
· 彭运生谈艺录(129)
· 彭运生谈艺录(128)
· 彭运生谈艺录(127)
· 彭运生谈艺录(126)
· 彭运生谈艺录(125)
· 彭运生谈艺录(124)
【哲学-18】
· 彭运生谈艺录(123)
· 彭运生谈艺录(122)
· 彭运生谈艺录(121)
· 彭运生谈艺录(120)
· 彭运生谈艺录(119)
· 彭运生谈艺录(118)
· 彭运生谈艺录(117)
· 彭运生谈艺录(116)
· 彭运生谈艺录(115)
· 彭运生谈艺录(114)
【哲学-17】
· 彭运生谈艺录(113)
· 彭运生谈艺录(112)
· 彭运生谈艺录(111)
· 彭运生谈艺录(110)
· 彭运生谈艺录(109)
· 彭运生谈艺录(108)
· 彭运生谈艺录(107)
· 彭运生谈艺录(106)
· 彭运生谈艺录(105)
· 彭运生谈艺录(104)
【哲学-16】
· 彭运生谈艺录(103)
· 彭运生谈艺录(102)
· 彭运生谈艺录(101)
· 彭运生谈艺录(100)
· 彭运生谈艺录(99)
· 彭运生谈艺录(98)
· 彭运生谈艺录(97)
· 彭运生谈艺录(96)
· 彭运生谈艺录(95)
· 彭运生谈艺录(94)
【哲学-15】
· 彭运生谈艺录(93)
· 彭运生谈艺录(92)
· 彭运生谈艺录(91)
· 彭运生谈艺录(90)
· 彭运生谈艺录(89)
· 彭运生谈艺录(88)
· 彭运生谈艺录(87)
· 彭运生谈艺录(86)
· 彭运生谈艺录(85)
· 彭运生谈艺录(84)
【哲学-14】
· 彭运生谈艺录(83)
· 彭运生谈艺录(82)
· 彭运生谈艺录(81)
· 彭运生谈艺录(80)
· 彭运生谈艺录(79)
· 彭运生谈艺录(78)
· 彭运生谈艺录(77)
· 彭运生谈艺录(76)
· 彭运生谈艺录(75)
· 彭运生谈艺录(74)
【哲学-13】
· 彭运生谈艺录(73)
· 彭运生谈艺录(72)
· 彭运生谈艺录(71)
· 彭运生谈艺录(70)
· 彭运生谈艺录(69)
· 彭运生谈艺录(68)
· 彭运生谈艺录(67)
· 彭运生谈艺录(66)
· 彭运生谈艺录(65)
· 彭运生谈艺录(64)
【哲学-12】
· 彭运生谈艺录(63)
· 彭运生谈艺录(62)
· 彭运生谈艺录(61)
· 彭运生谈艺录(60)
· 彭运生谈艺录(59)
· 彭运生谈艺录(58)
· 彭运生谈艺录(57)
· 彭运生谈艺录(56)
· 彭运生谈艺录(55)
· 彭运生谈艺录(54)
【哲学-11】
· 彭运生谈艺录(53)
· 彭运生谈艺录(52)
· 彭运生谈艺录(51)
· 彭运生谈艺录(50)
· 彭运生谈艺录(49)
· 彭运生谈艺录(48)
· 彭运生谈艺录(47)
· 彭运生谈艺录(46)
· 彭运生谈艺录(45)
· 彭运生谈艺录(44)
【哲学-10】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7)
· 彭运生谈艺录(43)
· 彭运生谈艺录(42)
· 彭运生谈艺录(41)
· 彭运生谈艺录(40)
· 彭运生谈艺录(39)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6)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5)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4)
· 彭运生谈艺录(38)
【哲学-9】
· 彭运生谈艺录(37)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3)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2)
· 彭运生解《五灯会元》(1)
· 彭运生谈艺录(36)
· 彭运生谈艺录(35)
· 彭运生谈艺录(34)
· 彭运生谈艺录(33)
· 彭运生解先秦寓言(2)
· 彭运生谈艺录(32)
【哲学-8】
· 彭运生谈艺录(31)
· 彭运生谈艺录(30)
· 彭运生谈艺录(29)
· 彭运生谈艺录(28)
· 彭运生谈艺录(27)
· 彭运生谈艺录(26)
· 彭运生谈艺录(25)
· 彭运生谈艺录(24)
· 彭运生谈艺录(23)
· 彭运生谈艺录(22)
【哲学-7】
· 彭运生谈艺录(21)
· 彭运生谈艺录(20)
· 彭运生谈艺录(19)
· 彭运生谈艺录(18)
· 彭运生谈艺录(17)
· 彭运生谈艺录(16)
· 彭运生谈艺录(15)
· 彭运生谈艺录(14)
· 彭运生谈艺录(13)
· 彭运生谈艺录(12)
【诗学-11】
· 彭运生解先秦寓言(1)
· 彭运生解《庄子》(3)
· 彭运生解《庄子》(1)
· 思考“红学”
· 彭运生解《红楼梦》(21)
【哲学-6】
· 彭运生谈艺录(11)
· 彭运生谈艺录(10)
· 彭运生解《庄子》(2)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 彭运生谈艺录(9)
· 彭运生谈艺录(8)
· 千古绝唱说《春晓》
· 彭运生谈艺录(7)
· 彭运生谈艺录(6)
· 彭运生谈艺录(5)
【诗学-10】
· 彭运生解《红楼梦》(20)
· 彭运生解《红楼梦》(19)
· 彭运生解《红楼梦》(18)
· 彭运生解《红楼梦》(17)
· 彭运生解《红楼梦》(16)
· 彭运生解《红楼梦》(15)
· 彭运生解《红楼梦》(14)
· 彭运生解《红楼梦》(13)
· 彭运生解《红楼梦》(12)
· 彭运生解《红楼梦》(11)
【文化-9】
· 文化沉思录(78)
· 文化沉思录(77)
· 文化沉思录(76)
· 文化沉思录(75)
· 文化沉思录(74)
【诗学-9】
· 彭运生解《红楼梦》(10)
· 彭运生解《红楼梦》(9)
· 彭运生解《红楼梦》(8)
· 彭运生解《红楼梦》(7)
· 彭运生解《红楼梦》(6)
· 彭运生解《红楼梦》(5)
· 彭运生解《红楼梦》(4)
· 彭运生解《红楼梦》(3)
· 彭运生解《红楼梦》(2)
· 彭运生解《红楼梦》(1)
【诗学-8】
· 彭运生解《西游记》(11)
· 彭运生解《西游记》(10)
· 彭运生解《西游记》(9)
· 彭运生解《西游记》(8)
· 彭运生解《西游记》(7)
· 彭运生解《西游记》(6)
· 迷了路的文学理论
· 彭运生解《西游记》(5)
· 彭运生解《西游记》(4)
· 彭运生解《西游记》(2)
【文化-8】
· 文化沉思录(73)
· 文化沉思录(72)
· 文化沉思录(71)
· 文化沉思录(70)
· 文化沉思录(69)
· 文化沉思录(68)
· 文化沉思录(67)
· 文化沉思录(66)
· 彭运生解《西游记》(3)
· 文化沉思录(65)
【哲学-5】
· 彭运生谈艺录(4)
· “五绝之最”《登鹳雀楼》
· “举头望明月”之后为什么“低头
· 彭运生谈艺录(3)
·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 彭运生谈艺录(2)
· 彭运生谈艺录(1)
· 说“核心”
· 中国人的民族性的特长是什么?
· 诗与“天人合一”
【文化-7】
· 文化沉思录(64)
· 文化沉思录(63)
· 文化沉思录(62)
· 文化沉思录(61)
· 文化沉思录(60)
· 彭运生解古诗(2)
· 文化沉思录(59)
· 文化沉思录(58)
· 文化沉思录(57)
· 文化沉思录(55)
【诗学-7】
· 彭运生解《西游记》(1)
· 彭运生解古诗(5)
· 彭运生解古诗(4)
· 彭运生解古诗(3)
· 彭运生解古诗(1)
· 思考“文学史”
· “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 彭运生解宋诗(10)
· “秋水共长天一色”好在哪里?
· 彭运生解宋诗(9)
【哲学-4】
· 左右之争
· 说“不认错”
· 说理解
· 华人的聪明
· “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是什么?
· 庄子的蝴蝶梦
· 舞龙灯与耍狮子
· 庄子的“浑沌”为什么死了?
· 言外之意的实质
· 文学灵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文化-6】
· 文化沉思录(56)
· 文化沉思录(54)
· 文化沉思录(53)
· 文化沉思录(52)
· 文化沉思录(51)
· 文化沉思录(50)
· 文化沉思录(49)
· 文化沉思录(48)
· 文化沉思录(47)
· 文化沉思录(45)
【诗学-6】
· 彭运生解宋诗(8)
· 彭运生解宋诗(7)
· 彭运生解宋诗(6)
· 彭运生解宋诗(5)
· 彭运生解宋诗(4)
· 彭运生解宋诗(3)
· 彭运生解宋诗(2)
· 彭运生解宋诗(1)
· 彭运生解宋词(16)
· 彭运生解宋词(14)
【文化-5】
· 文化沉思录(44)
· 文化沉思录(43)
· 彭运生解宋词(15)
· 文化沉思录(42)
· 文化沉思录(41)
· 文化沉思录(40)
· 文化沉思录(39)
· 文化沉思录(38)
· 文化沉思录(37)
· 文化沉思录(36)
【诗学-5】
· 鲁提辖为什么要收拾镇关西?
· 彭运生解宋词(13)
· “文学表扬”与《红楼梦》研究
· 彭运生解宋词(12)
· 彭运生解宋词(11)
· 天才诗的类型
· 彭运生解宋词(10)
· 彭运生解宋词(9)
· 彭运生解宋词(8)
· 彭运生解宋词(7)
【哲学-3】
· 庄子的鱼儿快乐不快乐?
· 音乐的艺术魅力的源泉
· “天籁”是什么?
· 尾随科学的哲学
· 思考“气”
· 诗的个人主义慰藉
· 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 庄子的“大鹏”
· 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 老子名言“大巧若拙”
【诗学-4】
· 彭运生解宋词(6)
· 彭运生解宋词(5)
· 彭 运生解宋词(4)
· 彭运生解宋词(3)
· 彭运生解宋词(2)
· 文学杰作的表层清晰性
· 彭运生解宋词(1)
· 彭运生解唐诗(34)
· 山水诗与性
· 彭运生解唐诗(33)
【文化-4】
· 文化沉思录(35)
· 文化沉思录(34)
· 文化沉思录(33)
· 文化沉思录(32)
· 文化沉思录(31)
· 文化沉思录(30)
· 文化沉思录(29)
· 文化沉思录(28)
· 文化沉思录(27)
· 文化沉思录(26)
【诗学-3】
· 《红楼梦》的复兴
· 彭运生解唐诗(32)
· 彭运生解唐诗(31)
· 彭运生解唐诗(30)
· 彭运生解唐诗(29)
· 彭运生解唐诗(28)
· 彭运生解唐诗(27)
· 《红楼梦》与悲剧
· 彭运生解唐诗(26)
· 彭运生解唐诗(24)
【文化-3】
· 文化沉思录(25)
· 文化沉思录(24)
· 思考“学术刊物”
· 文化沉思录(23)
· 文化沉思录(22)
· 推己及人与推人及己
· 文化沉思录(21)
· 文化沉思录(20)
· 文化沉思录(19)
· “武松打虎”艺术吸引力的奥秘
【哲学-2】
· 老子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 老子名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
· 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 最高自然美
· 老子的生命不幸感
· 说注意力
· 说注意力
· 人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
· 真理与疑惑
· 悖论的实质是文学
【诗学-2】
· “宝玉吃亏”艺术吸引力的奥秘
· 彭运生解唐诗(25)
· 彭运生解唐诗(23)
· 论“兴”
· 彭运生解唐诗(22)
· 彭运生解唐诗(21)
· 彭运生解唐诗(20)
· 彭运生解唐诗(19)
· 彭运生解唐诗(18)
· 彭运生解唐诗(17)
【文化-2】
· 文化沉思录(18)
· 钱钟书与文学理论
· 文化沉思录(17)
· 文化沉思录(16)
· 恶文化
· 文化沉思录(15)
· 文化沉思录(14)
· 文化沉思录(13)
· 文化沉思录(12)
· 文化沉思录(11)
【文学】
· 感悟集(4)
· 感悟集(3)
· 感悟集(2)
· 感悟集(1)
· 寓言集(4)
· 寓言集(3)
· 寓言集(2)
· 寓言集(1)
【诗学】
· 我的文学批评理论
· 悲剧到底是什么?
· 彭运生解唐诗(15)
· 彭运生解唐诗(14)
· 窦娥既不善良也不弱小
· 彭运生解唐诗(13)
· 人物性格分析与“红学”
· 彭运生解唐诗(12)
· 彭运生解唐诗(11)
· 彭运生解唐诗(10)
【哲学】
· 彭运生解唐诗(16)
· 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蜜蜂与美学
· 欣赏智慧
· 哲学的魅力
· 孔子名言解(4)
· 自然规律与美
· 孔子名言解(3)
· 造物主是哲学唯一核心概念
· 孔子名言解(2)
【文化】
· 文化沉思录(10)
· 文化沉思录(9)
· 说紧箍咒
· 文化沉思录(8)
· 文化沉思录(7)
· 文化沉思录(6)
· 说窍门
· 文化沉思录(5)
· 文化沉思录(4)
· 中国节日体系
存档目录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1/01/2024 - 01/31/2024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彭运生解《红楼梦》(19)
   


彭运生解《红楼梦》(19)


1、“宝玉挨打”艺术魅力分析

第三十三回写贾宝玉挨打的故事。

一、宝玉为什么这么不走运?

贾宝玉遭到父亲贾政的痛打,是由于各种原因。第一,忠顺亲王府的长史官找贾宝玉索要琪官,并当面揭穿了贾宝玉的谎言,结果是:“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气的目瞪口歪”;第二,同父异母兄弟贾环背后进谗言,说贾宝玉强奸金钏儿不遂致使金钏儿自杀,“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

这两个原因是人们容易发现的,也是社会学文学批评感兴趣的。其实,贾宝玉挨打的原因不止这两点。第三,在故事开端处,“贾政见他(宝玉)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第四,“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哪里”;第五,贾宝玉好不容易才盼来了一个老太婆,不曾想“老婆子偏生又聋”,完成不了传话的任务。

实际上,前两个原因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贾宝玉挨打,今天竟然都发生了。贾宝玉今天怎么了?何以就这么不走运?第三个原因固然单凭自身或许不足以让贾宝玉挨打,但它对于贾宝玉挨打多少总是有所贡献的;后两个原因对于贾宝玉挨打所起的作用可以从反面来理解:假如发生了相反的情形——贾宝玉及时找到了焙茗等人或者老婆子并不聋,一句话,如果贾宝玉能够及时给贾母通风报信,那么,贾政无论如何也不能痛打贾宝玉了。总之,贾宝玉今天是倒霉透顶,竟然发生了五件导致他最终遭到痛打的事情。

二、贾宝玉真地不走运吗?

五个原因决定了贾宝玉挨打不可避免,结果是贾宝玉“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但什么是“不走运”呢?一个人承受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东西,这个人便是“不走运”。“周瑜打黄盖”这一著名故事中,黄盖为了国家大业而主动让周瑜加以体罚,我们并不认为黄盖有什么不走运,而事实上,黄盖是故事中最后的赢家。

这里的贾宝玉真地不走运吗?其实,贾宝玉本人作出了回答,回答中包含了自己是赢家的意思:薛宝钗来探望挨打后的宝玉,“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使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贾宝玉没有把自己挨打看成是灾难,相反,倒是认为今天的挨打很遗憾地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贾宝玉这么对前来探望他的林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指的是琪官和金钏儿)死了,也是情愿的”。社会学诗学从贾宝玉这句话中读出了贾宝玉的所谓反等级制思想,认为贾宝玉这是把琪官和金钏儿当成是与自己有同样人格尊严的人。但贾宝玉这几句话的真实意思应当结合前所引那一长段“自思”来加以理解:并不是琪官和金钏儿本人值得贾宝玉为他们去死,而是指贾宝玉一旦因为琪官和金钏儿(其他任何人也一样)而死,就可获得“他们(指贾母等)一个个”的“悲感”,从而使自己“怡然自得”。

三、贾宝玉的实际所得是什么?

薛宝钗在贾宝玉挨打之后,因为“说的话急了”,直接流露出了对于贾宝玉的关爱;当贾宝玉从梦中惊醒时,他发现“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总之,林黛玉对贾宝玉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关爱之情。

贾宝玉的实际所得,还有王夫人的母爱和贾母的祖母之爱。王夫人一来到施罚现场,就“抱住板子”,“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这是用“老太太”的旗号来弹压施罚者贾政,是母爱推动之下的智力运用;这一招数在被贾政同样以“孝”的名义拆解之后,王夫人想出了更加有力的一招:“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在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这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当然也是母爱推动之下智力运用的结果。

贾母的祖母之爱则是绝对权力的象征,乃是神圣的、能够摧毁一切的。“正没开交处,忽听丫环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得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母在下文里又先后有“止住步喘息一回”、“不觉就滚下泪来”和“抱着(宝玉)哭个不了”等动作,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一切威胁不攻自破了、无影无踪了。总之,王夫人的母爱能够有效地拖住威胁、贾母的祖爱之爱则能把威胁连根拔除。

而且,施罚者贾政末了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父爱:“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由于挨打,贾宝玉获得了众人的爱意。

四、贾宝玉的趣味(目的)是什么?

挨打之后的贾宝玉自言,只要能获得众人的“怜惜悲感之态”,即使自己“一时竟遭殃横死”,在阴间也会“怡然自得”。这表明,贾宝玉对自己能否获得众人之爱最感兴趣,为了被爱,他甘愿付出任何代价。也正是因为贾宝玉实际上得到了如此众多且强烈的爱意,他对自己的挨打就不介意、无怨言。

五、贾宝玉在挨打前后有什么作为?

贾宝玉一开始否认自己同琪官有关系,但马上被长史官看出了破绽;被父亲喝令原地待命之后,想找人往里头捎信去。这便是贾宝玉的全部作为了。

除此之外,贾宝玉是一个纯粹的被动者:既不辩解、也不求饶,当然也没有逃跑,甚至也没有逃跑的念头。照常识而言,当此之时,逃跑乃是人的本能。贾宝玉似乎不曾听到过这一本能的呼唤。但本能毕竟是本能。我们因此只能这么理解:有一种更强有力的目的(愿望)压倒了逃跑的本能,使得贾宝玉原地不动。

这一更强有力的目的(愿望),便是被爱。

六、贾宝玉到底是谁(什么)?

贾宝玉不仅有目的,而且有智力:不逃跑,静候贾政前来施罚,因为不这样的话,众人的爱也就无从表现出来了。总之,贾宝玉是目的和智力的统一体,又因为此目的只是单一的目的——被爱,贾宝玉是一种人性的象征,此人性可命名为“希望被爱”。

七、贾宝玉的作为到底有哪些?

贾宝玉知道必须让自己先挨一顿打才能换取众人的爱这一道理,他(更准确的代词是“它”)就不能消极等待,而是要运用自己的智力创造机会——创造出让自己必然地挨上一顿打的机会。

所以说,长史官能够轻易地识破贾宝玉的谎言,贾环能够及时地向贾政进贾宝玉的谗言,那其实都是贾宝玉使之然;至于贾宝玉找不到捎信的人和老婆子偏生又聋,也无一不是贾宝玉使之然。“宝玉挨打”故事,连同一切文学杰作,其真正的作者便是作品中作为目的和智力之统一体的化身的主人公。

文学杰作中的主人公是神(人性)的化身。文学杰作对于我们来说总显得含蓄,那是因为神(人性)所操的语言不同于我们的日常语言——虽然表面看来文学杰作是用我们的语言文字来传达或记录的。

八、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贾环背后进谗言,被社会学诗学认为是封建大家庭内部“嫡庶矛盾”的反映。今则说,贾环之所以进谗言,是因为贾宝玉作为主人公有此内在需要:进谗言就可以导致贾宝玉挨打,而唯有挨打才能换来目的——被爱——的实现。

总之,文学杰作中的主人公根据自身的内在目的而利用(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记忆)。换言之,文学杰作中并无所谓客观的现实生活,有的只是符合某种内在需要而被选择或改造过的现实生活的碎片。通过“宝玉挨打”之类文学杰作去研究历史,一如通过草书作品和幻想曲去研究历史。

九、“宝玉挨打”故事艺术上独立自足吗?

一切文学杰作都是独立自足的,也就是可以从上下文(如果有上下文的话)中独立出来。现在说“宝玉挨打”故事是艺术杰作,意味着此故事在内容上对于在它之前的所有文字没有依赖性。这里以贾宝玉同琪官的关系为例。单凭“宝玉挨打”这段文字本身,我们即可获知:贾宝玉与琪官之间有一种友谊,这种友谊到了两人互赠心爱(宝贵)之物的程度,而且这种友谊不合法,至于当初发展这种友谊中间有过什么样的细节,那是无关紧要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