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庄子》(2)
1、人的志向与世界的利益是什么样的关系? 为了反驳惠子的攻击,庄子讲了关于“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意谓漂洗丝絮)为事情。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语译:宋国有一个人擅长制作不龟裂手的药物,世代都以漂洗丝絮为生。有一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物,拿出百金想买下药方。宋国那人聚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代漂洗丝絮,只有很少的收入,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就得到百金,卖了吧!”客人得到药方,去游说吴国君王。越国来侵犯,吴王任命客人为将军,冬天的时候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大败越国军队,得到了(吴王赏赐的)封地。(能用药物使得战士)手不龟裂,是胜利的原因之一。有的人因为药物得到封地,有的人只能用此药物去漂洗丝絮,同一种东西有不同的用处。](逍遥游) “客”是“远大志向”的化身。“宋人”就因为没有远大志向,他手头的“不龟手之药”也就只能使他从事仅仅挣到“数金”的职业——“洴澼絖”。“客”则因为志向远大,通过购买“不龟手之药”,首先使“宋人”获得了“百金”的巨大利益;其次,使吴国成功地抵御了越国的入侵,同时使得作为了不起的发明的“不龟手之药”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用;最后,是使自己得到了“裂地以封之”的巨大奖赏。总之,除了非正义的“越人”,“远大志向”让所有的人和物都获得利益。 “远大志向”的价值就这样得到了隐秘论证。 2、感情有感情的道理: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语译:喂猴子的人分栗子给猴子吃时说:“早饭给(总量的)七分之三,晚饭给(总量的)七分之四。”猴子们生气了。喂猴子的人就说:“早饭给七分之四,晚饭给七分之三。”猴子们高兴了。(对于人来说,)名义与实际都没有改变,猴子们却有喜有怒,(人应该)顺应猴子的喜怒。所以,圣人不执著于是非而顺应万物的本性,这就是(人与万物的)两全其美。](齐物论) 猴子们怒于“朝三暮四”,而乐于“朝四暮三”,高明的人(圣人)只需顺从猴子们的心愿就能实现两全其美,但这并不是为了两全其美而去迁就,而是因为猴子们的感情有自己的道理:“早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这正是人类的经验总结。 作为汉语成语的“朝三暮四”,如今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变化无常”。“朝三暮四”的本义,是“非最佳方案”、“不智慧”,稍加引申,就有了“应该改变”的意思。但“朝三暮四”成为贬义词,主要归咎于“朝秦暮楚”和“不三不四”这两个贬义词:两个坏蛋一联手,就可以把第三者的名声搞臭。 3、谎言+谎言=玄妙的真理: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语译: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秋天毫毛的末端更大,泰山却很小;没有谁比夭折的婴儿更长寿,彭祖却是短命的。](齐物论)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这是一句谎言,是“以小为大”;“大山为小”,这也是一句谎言,是“以大为小”。这样的两句谎言被放置在一起,相互激发,让我们想起“相对性”的深奥问题:我们在想像中一会儿拜倒在“秋毫之末”的脚下,一会儿又把“大山”玩弄于手掌之中,而且只要我们一不高兴,我们一脚踩下去,就能把“大山”整个儿给踩进泥土之中,从此无影无踪。 两两相加之后能成为“玄妙真理”的谎言,是具有“相对性”的两个谎言。“相对性”可以点铁成金。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是一样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