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14)
诗与诗人的个性 读李白的那些杰作,容易产生“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人物镜中来”,可以想象李白这句诗诞生的过程:李白拿起一面镜子,不是为了看镜子里的自己,而是其他事物,终于看见有人从镜子里正在“走出来”,总之,你只要给李白一面小小的镜子,李白就可以写出精美的诗句来。李白儿童般地把玩镜子。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一阵春风刮起,可以在李白身上吹出惊人的诗句来。可以想象,李白内心深处容易把万物拟人化,进而与那些非生物对话,这一次,被拟人化的是春风。 “月色不可扫”,可以这样揣测李白此诗句的产生过程:李白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把地上的月光像灰尘一样给打扫掉,马上找来了一把笤帚,最终发现月光是扫不掉的,李白把这一过程如实记录了下来,于是有了“月色不可扫”这一有言外之意的诗句。奇想和奇行,这是可以在李白诗集中屡屡看见的李白个性,灵感似乎格外愿意降临到有如此个性的诗人的身上。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这是王维的名句,可以认为这是一次个性化出行的成果,诗人乃是一个喜爱蛮荒的人。 “日出寒山外”,这是杜甫的诗句。寒冷的清晨,杜甫在天地之间东张西望,寻找诗意的事物。一般的诗人是因为各种个性的充分发挥而有诗,杜甫是“为诗而诗”而有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杨万里的诗句。诗人看见这样的一幅景象:一只蜻蜓居然倒立在水面上,诗人因此而困惑,过了一会儿,蜻蜓飞走了,诗人这时候发现:原来刚才蜻蜓并不是站立在水面上,而是在尖尖的荷箭上,只是蜻蜓的身体遮盖了荷箭。好奇-困惑-大彻大悟,好奇心是起点,好奇心再加上耐心观察,美妙的诗篇就可能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的诗句。一个人在小楼里听春雨一听就是整整一夜,这就是某种痴情了。诗几乎是痴情的一种副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