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宋诗(4)
苏东坡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谁“欲把西湖比西子”,让“西湖”像“西子”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个“谁”不仅有自己的愿望,而且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用“晴”促成“水光潋滟”之“好”,用“雨”促成“山色空濛”之“奇”。 这个“谁”可以命名为造物主,也就是中国古老的术语“道”。这首诗也就是“悟道诗”。
2、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有意味的是“家在江南黄叶村”。 张三说自己“家在江南黄叶村”,我们现在想找到张三的“家”,却不能由张三本人来带路,我们就只好利用张三这唯一的一句话“家在江南黄叶村”——我们首先找到“江”,进而确定哪是“江”的“南”,在确定了“江南”之后,再去找一个“村”,这个村庄必须有“黄叶”。我们最终找到了“黄叶村”,仅仅因为我们利用了语言——表现为“家在江南黄叶村”这样的句子的语言。语言是一个奇迹。 “语言”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家在江南黄叶村”,这其实是一句十分古朴的话,因为其中的两个地名“江南”和“黄叶村”都是古朴的——它们都与与所谓人造物相对的自然物“江”和“黄叶”有关,尤其是,今天有“李家村”、“赵家庄”之类的村名,总之都是与姓氏文化有关,“黄叶村”反倒是显得奇怪的村名了。 苏东坡从一幅画吟出“家在江南黄叶村”,但大概没有人能把这句诗转化成一幅画。 3、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二):“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声作诗肩。” 有意味的是“洗足关门听雨眠”。 雨可以提供我们“洗足”所需要的水,雨形成的声音可以为我们催眠。我们轻易不能享受雨,而是需要某种前提条件——我们首先必须创造由“门”象征的房屋,否则的话,雨连同雨声更多的不是造福者。 “雨”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4、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有意味的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人是荒谬的动物,因为他会莫名其妙地有各种不良的感受——“夜深花睡去”也可以让他恐;而为了克服不良的感觉,他会“烧高烛照红妆”——这既干扰了花的睡眠,也浪费了蜡烛。 5、送岑著作:“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余?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有意味的是“懒于冰底鱼”,这句诗暗含了这么一层意思:冰底鱼懒惰。 “冰底鱼懒惰”,这是不是真的?不加验证而对这一说法信以为真,就有可能造成对鱼的诬陷。验证的价值更在于验证是困难的——冰是不透明之物,我们也就不能使用常规的方法,也就是不能直接用眼睛去观察冰底下的鱼是不是懒惰。 “验证”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6、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乱山横翠障,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有意味的诗句是“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我们经常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其实我们应该说:一个梦昨天晚上占据了我的心灵。 如果没有等到一个梦在我们的心灵世界演出完毕,我们就骑上马去赶路,这个梦并不善罢干休,而是紧紧追赶我们,在我们的心中持续下去,直到意阑兴尽,而不管我们有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危险。另一方面,梦让我们错过“朝日升”的美景。这都是梦的可恶之所在。 7、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之二:“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 有癫狂意味的诗句是“闭户莫教风扫地”。 风进入房屋,会去扫地。但这只是貌似扫地——结果是使得满屋子都是灰尘。所以,我们应该闭户,从而避免风扫地。总之,白得好事是不可能的,小小的甜头后面是糟糕的结局。“多疑心”这一人性在这一句诗中就这样表现出了自己的决断和雄辩。
8、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有意味的是“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不堪”的意思是“难以”。 这两句诗是“劝酒词”。没有好酒——“山城酒薄不堪饮”,我们想让他人喝下薄酒,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而是必须选择时机——有月亮的夜晚;想让他人喝下薄酒,我们必须机智地利用这个人的虚荣心,让他以为自己竟然可以把月亮吸进肚子里,尽管那是“杯中月”。 “劝酒”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9、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之一:“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有意味的是“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其字面含义是:只是(通过)寻找牛屎而找回家的路,家在牛栏的西边,离牛栏很远。 我们的家与牛栏相距甚远,二者因为相对位置而联系了起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会带来消极的结果——我们的目的是找到家,因为家与牛栏的相互联系,我们不是直接去寻找家,而是去寻找与家有相互联系的牛栏;进一步,我们不是直接去寻找牛栏,而是去寻找与牛栏有相互联系的牛屎。再进而言之,我们下一步不是直接去寻找牛屎,而是去寻找与牛屎有相互联系的另一个东西,以此类推,至于无穷。结果是,无穷的相互联系让我们无限地远离“回家”这一真正的目标。 “相互联系”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