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運生談藝錄(80)
推波助瀾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辛棄疾的名句。“說豐年”其實是在預測今年的水稻會豐收。看着水稻的幼苗就預測水稻會豐收,未免過早了一些,即使這些幼苗看起來茁壯,因為水稻生長過程中有相當多的變數,只有等到水稻開出相當多的花,對水稻的收成做出預測才算是比較有意義的;而“一片”“蛙聲”的響起加大了預測的可靠性——一些所謂害蟲會危害水稻,而青蛙吃這些害蟲,青蛙有助於確保水稻有更好的收成。能為辛棄疾此名句進一步推波助瀾的,或許是這樣的“氣象預報”:今後的一個月裡,將是風調雨順。當然,這樣的推波助瀾還是不要為妙。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此《清明》詩中,如果說“路上行人”的目的是進入一處“酒家”,則這個行人必須有語言能力,以此獲得“酒家何處有”的信息,總之,真正進入一處酒家是有一定難度的;末尾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含義上則進一步增加了進入一處酒家的難度——其中有酒家的“杏花村”是在遙遠的地方,在雨中走過這漫長的一段距離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這是楊萬里的名句。有一個人,他的願望是在“誠齋”觀賞月亮,觀賞月亮是有難度的,因為首先需要等待——等月亮“先到萬花川谷”之後再來到誠齋;“一林修竹”增加了觀賞月亮的難度——這個“一林修竹”把月亮和誠齋隔開了,誠齋里的人必須費力砍掉這些修竹之後,才能看見月亮。 上所言屬於“推波助瀾”的這些作品,都能給讀者帶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實質上是一種力量感,因為這樣的作品隱含的是一個重複——譬如“稻花香”和“蛙聲一片”,都有助於提高預測的可靠性,總之是有相同的功能,因此構成一個重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