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38)
先结果后原因 汉语的习惯之一,是“先原因后结果”,文学杰作中,“先结果后原因”的情形却是比比皆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陶渊明的名句,前两句诗说的是“一个人‘结庐在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这样的结果,后面的“心远”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此《早发白帝城》诗中,前两句诗说的是“一日之内从白帝城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这一结果,后两句诗说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轻舟”能在“两岸”所暗示的江中急速行驶。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此《山中答俗人问》诗中,“栖碧山”是结果,末二句诗说的是导致此结果的原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的前四句诗,“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以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三者都是使“雨”成为“好雨”的原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此《江雪》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结果,全诗末尾处的“雪”是其原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此《夜雨寄北》诗中,“归期未有期”(意为不能确定回家的日期)是某种结果,紧随其后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其原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此《题西林壁》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是某种结果,后边的“身在此山中”是其原因。 《论语》所载孔子与子贡的著名对话,同样体现了“先结果后原因”的结构:“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不言”乃是“孔子作出自己不再说话这一决定”的原因。 《庄子》“齐物论”开篇记载南郭子綦“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接着说出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闻天籁”。 科学工作的实质,是洞察出导致“作为结果的那些现象”的原因,所以也就是“先结果后原因”。科学带给人们大彻大悟的感觉。“先结果后原因”的文学杰作,再加上上所引孔子和《庄子》的那些著名的文字,都能一下子就唤起读者的注意力,最终也让读者感觉大彻大悟。 “国王死了,三天后,王后也死了”,“国王死了,三天后,王后因此也死了”,有人说,前一段话是新闻,后一段话是小说。现在却似乎应该这样说:“王后死了,因为三天前国王死了”,这才是好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