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207)
1、拒绝哲理的诱惑 “山上长松山下水”,这是刘禹锡的诗句。“长”的意思是高大。 与“山”有关的有两样东西:“松”和“水”。松受到的关注超过了水,因为水只是赤裸裸的水,而松的一个特点被指了出来——高大(“长”)。事物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更多关注,这棵松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首先是因为它的地位高——它是在“山上”,而不是在“山下”;其次,这棵松树得到了更多关注,是因为它自身是了不起的——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松树的矮小,它乃是高大的。“得到更多关注”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此诗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但越是有简明外表的诗句,揭示其言外之意就越是困难,因为想从这样的诗句中挖掘哲理,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水为什么是在山下?因为“水往低处流”;山上的松树为什么高大?因为低处的松树往往还没有长到高大的时候就被人砍伐了,而运走高处的树更费力。文学作品分析只是去发掘这样的哲理,意味着它把作品肢解成了碎片,再就这些碎片做文章,意味着它遗忘了作品各部分血肉相连的关系。 2、文学作品分析的终点在哪里? “月照寒波白烟起”,这是刘禹锡的诗句。 有“白烟”从一个水体升“起”,如果说这个水体是在玩魔术,则玩魔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水体要想玩成魔术,首先必须让自己行动起来,而不能静止不动——“波”就是运动状态的水;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玩魔术,这个水体玩魔术是发生在“寒”冷的季节里;玩魔术还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个水体玩魔术就有待于“月”亮的“照”耀;最后,玩魔术需要我们付出代价,这个水体制造出白烟,从而达到魔术过程的高潮,实质上是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身体”。“玩魔术”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如果说上面的分析文字多少有些价值,那首先应该归功于所谓“这个水体制造出白烟,从而达到魔术过程的高潮,实际上是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身体’”。这其实是此一文学作品分析的高潮。没有高潮的文学作品分析是可有可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