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165)
艺术魅力的层次性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这是杜甫的诗句。 “雨”让“深院菊”变“荒”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霜”让“半池莲”“倒”下,也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不是我们的眼睛能够看清的,但这两句诗似乎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清了这两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所发生的微小变化。那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了。一句艺术品只要能够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它就没有完全失败。 杜甫这两句诗给读者带来的画面,是不是同等的清晰?与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的,是这两句诗中的“荒”和“倒”。种“菊”的“深院”里的杂草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荒”了呢?而“倒”的意思较之明晰——“倒”指的是不再直立。所以,杜甫这两句诗,后者展示的后面比前者的清晰。文学作品能够提供清晰的画面,那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诗,有言外之意的只有后者。我们能听出的言外之意是:水滴因为寒冷而被冻成了霜,水滴无色,霜却是白色的,霜是显眼的,没有寒冷的侵害,水滴不会成为显眼的霜,显眼源于受伤害;另一方面,显眼让霜背黑锅——沾在莲上的那些霜能有多大的重量,又怎能压“倒”那些“莲”呢?这些莲最终倒了下去,主要原因大概是寒冷,而不是这个霜吧。总之,“显眼”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杜甫这两句诗,要是没有后者,就不可能有前者出现,虽然前者在作品中被摆放在后者的前面。只有后者是灵感之作。如果产生于灵感的是一句诗,我们的诗人十有八九会续上另一句,而且让这两句构成对偶,这样,今天的我们能看到大量艺术质量上不般配的对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