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230)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言外之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昏鸦”需要栖息于老树,因此可以说:老树为枯藤和昏鸦提供了一个“家”——依托之所。作为植物的枯藤和作为鸟类的昏鸦尚且都有一个依托之所,人也就应该有一个依托之所——“人家”,也就是供人自己居住的房屋。 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宜于建造房屋,方便取水是必要条件,有“流水”的地方才适合。另外,房屋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事物,而是需要有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河流解决了我们用水的问题,却也可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障碍,作为与房屋相配套的设施,一座“小桥”就是必要的。 我们需要房屋,不仅仅是因为要向枯藤和昏鸦看齐,而是因为有各种更深刻的原因:这个世界上有“西风”,西风通常还是寒冷的风,这样,我们需要避风御寒;紧接着“夕阳西下”而来的,是夜晚,这样,我们需要一个可以让我们避免猛兽袭击、安稳睡眠的地方。 有一个人,他极其痛苦——“断肠”,这首先是因为他是“在天涯”,也就是离家极遥远的地方,实际上则是因为他不能及时回到家,再往深刻里说,则是因为他得不到房屋的庇护。“瘦马”意味着作为交通工具的那匹马不能长时间地快跑,“古道”意味着年久失修,意味着崎岖难行,此二者相合,“在天涯”的那个人就只能是“断肠”的了。 总之,房屋(“人家”)的必要性和价值,在小令中得到了种种暗示,这些暗示正就是此小令的言外之意的具体内容。 王国维先生赞美此小令,说它是“天籁”,也就是那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作品。但这里毕竟表现出了马致远作为诗人的一些基本功。“古道西风瘦马”,小令中的这一句,并不符合日常语言的习惯,按照日常语言的习惯,这一句应该是“西风瘦马古道”,或者“古道瘦马西风”,一句话,“古道”和“瘦马”应该紧密相连,因为马行走在道路上。马致远写成的偏偏是“古道西风瘦马”,把“瘦马”放置在末尾,首先是为了押韵;把“西风”放置在中间,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仄仄平平仄仄”这一格律上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