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2)
1、“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语译:子贡说:“一个乡的人都喜欢一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不怎么样。”子贡说:“一个乡的人都厌恶一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不怎么样。一个乡里的好人都喜欢、坏人都厌恶的人,就更好。”) 如果说“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是一种真知灼见,则真知灼见是必要的,因为我们有可能无意间得罪人——子贡希望孔子赞同“‘乡人皆好之’的人是了不起的”这一观点,但孔子表示不赞成,这有可能引起子贡的不快,孔子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让自己陷入到某种困境之中,只有真知灼见才能消除子贡的怒火;真知灼见还能给我们带来勇气,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敌意而不慌不忙——在孔子说完“未可也”之后,子贡充满敌意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乡人皆恶之,何如”,孔子也只是说出了第二个“未可也”。“真知灼见”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译:仁(离我)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到(我身边)了。) “仁”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因为它居然能知道人们心里的想法,因为愚蠢,我们就会无视仁的这一神奇性,而只是关心仁来到我们身边之前与我们的距离;因为愚蠢,我们会形成愚蠢的问题,“仁远乎哉”就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答——从“我欲仁”到“斯仁至矣”,经历的时间固然是可以知道的,但问题是仁前进的速度是多少?距离=速度×时间,速度是未知数,距离也就只能是未知数了。“愚蠢”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语译:贫穷的人不表现出怨恨是困难的,富裕的人不表现出骄傲是容易的。) “贫而无怨”和“富而无骄”,此二者孰难孰易?如果我们最终依靠推测而解答了这个问题,那其实也是来之不易的。推测不是瞎说一气,而是首先需要我们对各种事物的特性有足够的认识——知道“贫”是一种痛苦,压抑自己不去表现出怨恨也是一种痛苦,换言之,“贫而无怨”包含了两种痛苦,而“富而无骄”中只有一种痛苦——压抑自己不去表现出骄傲。其次推测还需要我们有相关的知识,譬如有“两种痛苦比一种痛苦更让人难以忍受”这样的知识,根据相关的知识,我们才能来解答这样的问题。“推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