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4)
1、“过而不改,是谓过也”。(语译: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如果说“过而不改,是谓过也”是一种不好的法律条文,也就是一种所谓恶法,则恶法是可恶的,因为首先,恶法无视事实——过错就是过错,不可能因为犯过错的人事后不再犯这样的过错就不再是过错,恶法让犯了过错的人逍遥法外;其次,恶法可能刺激人们去做各种各样的坏事,因为哪怕这些坏事达一千件之多,只要它们互不相同,恶法就不会去追究这些人。“恶法”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译:不要把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给他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条戒律,则遵守戒律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首先,遵守戒律意味着我们强忍着不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意味着我们经受压抑愿望所带来的痛苦。其次,遵守戒律还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我不想要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毫无价值的东西,有的人可能对这样的东西是求之不得,如果遵守戒律,我只能把这东西扔进垃圾桶里去。“遵守戒律”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此名言应该被当作“道德金律”,也就是最高的道德。 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译:人能光大道,道不能光大人。) “弘道”首先是对“道”加以影响。我们不是凭空影响他者,影响他者首先需要我们有才能——“人”要是没有才能,就谈不上去“弘道”。不是任何事物都能影响其他事物——“道”就不能影响其他事物——“弘人”。影响他者有可能给被影响者造福——“弘道”的结果是让“道”变得更加光大。“影响他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