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语译:学之后经常去练习,不喜悦吗?有朋友远道而来,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却不愤怒,你不是(成了)君子吗?) 孔子这三句话,每一句都有知识(哲理)的外观,揭示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学而时习之”是原因,喜悦是结果;“有朋自远方来”是原因,快乐是结果;“人不知而不愠”是原因,“成为君子”是结果。 孔子此名言是在旁敲侧击地证明“实现愿望”的难能可贵:实现愿望首先需要我们有各种知识——如果我们的愿望是获得喜悦或快乐,我们就应该具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的知识,知识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指明努力的方向:我们去“学而时习之”、去促成我们的朋友“从远方来”;如果我们的愿望是成为君子,我们应该做的,是“人不知而不愠”。实现愿望需要我们有知识,而且需要我们付出各种代价——为了获得喜悦,我们去“学而时习之”,但“学而时习之”意味着单调重复,意味着我们必须忍耐沉闷乏味;为了获得快乐,我们去促成朋友“从远方来”,这自然也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至于为了成为君子,我们必须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克制自己对他人的不理解做到不愤怒,这需要什么样的肚量啊。总之,孔子此名言中,“实现愿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无友不如己者”。(语译: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人们容易从孔子此名言读出“势利眼”意味,维护孔子的人于是千方百计地加以回护,只是大家似乎都无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怎么就能知道我眼前的一个人是不是不如我? 不把我与他人做比较,我就不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不如我,也就不能确定是不是应该与这个人交朋友,总之,做比较是必要的;其次,做比较还是困难的——要想拿张三和李四做比较,首先必须了解张三和李四这俩人的方方面面。“做比较”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