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天天读(39)
刘禹锡 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言外之意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与“寻常百姓”相对,不妨说这个“王谢”是大人物,一只“燕”子能够进出于“王谢堂前”,则不妨说这只燕子接近了大人物。要想接近大人物,这只燕子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没有其他燕子在更早的时候就“飞入”王谢堂前了;另一方面,一旦接近了大人物,这只燕子就能够让人们长期记住自己——一个“旧时”意味着这只燕子早早就被人们记住了。 “接近大人物”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冬日晨兴寄乐天:“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有言外之意的是“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头“发”稀“少”让我们“嫌”恶,但我们的嫌恶指向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头发稀少,而是无辜的“梳”子;容“颜”“衰”老让我们怨“恨”,但我们的怨恨指向的不是我们容颜的衰老,而是无辜的“镜”子。缺陷(包括“发少”和“颜衰”)让我们丧失自知之明,让我们愚蠢地责怪那些无辜者,更严重的是,我们因此而颠倒了评价万物的标准——梳子原本是越“利”越好,镜子原本是越“明”越好,我们自身的缺陷使我们把万物的优点当成了缺点。 “缺陷”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有言外之意的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因为我们是“遥望”,“洞庭山水”看起来就成了“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有知识的外观,揭示了洞庭山水的外观与我们同它的距离二者间的关系。知识来之不易,形成这样的知识,首先需要我们有能够“遥望”的眼睛,还需要我们了解包括“白银盘”和“青螺”在内的足够多的事物;知识是有用的,如果我们希望洞庭山水看起来像是“白银盘里一青螺”,我们就让自己离开洞庭山水足够遥远。 “知识”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