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修订21)
王维 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言外之意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松”树的枝叶间是不是有缝隙,在黑漆漆的夜晚,这样的问题难以回答,但只要有了作为光源之象征的“明月”,它就不再是问题——我们只需看一看松树所覆盖的地面上是不是有零散的月光,就够了;另一方面,在“石上”“流”淌着的“泉”水是不是“清泉”,也只有借助于这样的光源,我们才能做出判断。 “光源”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的意思是大声说话。 “莲”要想发出某种声音,它就必须受到“下”水“渔舟”的触“动”;另一方面,因为听声音,譬如听“竹”那边的“喧”哗声,我们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发出喧哗声的是一些“女”子,她们正走在洗衣回家的路上。 “声音”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有言外之意的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的意思是幽深少人的山林,“但”的意思是仅仅。 “空山”里的一个人听到了“人语响”,但就是看“不见”说话的“人”,如果这个人想尽快看见说话的人,他首先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刚好与说话的人语言相通;其次,他还必须有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能够让说话的人愿意合作,最终来与自己相见。 “快速实现愿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果说“倍思亲”意味着强烈的感情,则要想获得这样的强烈的感情,一个人首先必须处在某种状态之中——“独在异乡为异客”;其次,他还必须等待到某个时刻——“佳节”来临;另一方面,这样的强烈的感情,能让这个人产生预言的冲动,最终做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预言。 “强烈的感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