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修订26)
元稹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有言外之意的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张三被人指责为“偏爱菊”,于是说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如果说张三这是在自我辩护,那首先是因为张三有相关的知识,知道“菊”“花”与其他花的关系——“此花开后更无花”,换言之,是知道菊花乃百花家族中的老幺;其次,是因为张三有某种信念,坚信“给老幺的爱再多也不算是对老幺的偏爱”。 “自我辩护”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杜牧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的意思是因为。 问: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有人这样理解这首诗。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答:这样的说法骨子里把诗的创作说成是一种诗人运用技巧的过程,大量的诗的确就是这么产生的,但这样的诗不可能让人感觉到炽热、活灵活现。杜牧这首诗让我感觉一气呵成,很难说哪一句是所谓“主”,哪一句又是所谓“宾”。 问:你感觉到了“一气呵成”,好得很。一个人为什么努力克服“石径斜”造成的行走的困难,前往“远”方的寒山? 答:寒山上的“人家”倒也不是小物体,但我们要是在远方,还是难以看见它们,因为它们是在“白云深处”,换言之,要是不走近白云深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里会有人家。 问:看见白云深处中的这些人家,是我们到达寒山后的第一个收获,还有其他收获吗? 答:那里的枫树叶子,足以让人们停下车子去仔细观赏,以至于夜晚来临了还不走,因为这些经过霜打的叶子“红于二月花”。这些红于二月花的叶子是细小物体,不充分接近它们,就说不上观赏它们了。 这首诗是从几个方面来暗示远游的价值。喜爱远游,是人的一种本性,人类的远祖走出非洲,最终散布到了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这与其说是为了谋生,不如说是在展开他们喜爱远游的本性。“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孔子的教导,成了某种文化价值观,文化首先是对人的一些本性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