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1)
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人而有斯疾也!’”(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伯牛病了,孔子去探问,隔着窗户握着伯牛的手,说:“没办法,命运啊!这样的人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得了这样的病!”) 我们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起“命”运,“孔子”想起了命运,是因为“孔子”面对“疾”病中的“伯牛”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以至于发出“亡之”的叹息;另一方面,一旦想起了命运,我们就能意识到世界上的种种的不合理——“孔子”把“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句话说了两遍,表明“孔子”对某种不合理有了意识。 “想起命运”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贤人啊,颜回!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别人受不了那种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爱好。贤人啊,颜回!) 如果说“孔子”把“贤哉,回也”说了两遍,体现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赞扬,那首先是因为“孔子”对相关情况有所了解,知道颜回的生活条件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其次,是因为“孔子”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一般“人”对于这样的生活条件是“不堪其忧”的;其三,是因为“孔子”有相当的洞察力,能够看出颜回没有因为这样的生活条件而“改其乐”。 “高度赞扬他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必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诚守信的人,但没有人能够像我这么好学。) 如果说这里的“丘”是“喜爱比拼者”的象征,则因为跟他人比拼,“丘”形成了这样的知识:一个“十室之邑”也会有人能够在“忠”和“信”两个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通过跟他人比拼,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好学”才是“丘”高过其他人的地方。 “跟他人比拼”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第六) (语体文:哀公问:“学生中谁好学?”孔子回答:“颜回好学,不拿不相干的人发火,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了,没听说有谁好学了。”) 如果说“颜回”得到了“孔子”的怀念,那首先是因为颜回除了“好学”,还有杰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做到“不迁怒,不二过”;其次,是因为颜回足够幸运——首先是幸运地“不幸短命死矣”,如果长寿,死在孔子之后,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孔子的怀念了;再就是幸运地不曾有其他的好学者在自己死后出现在孔子的学生群体中。 “被人怀念”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5、“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第六) (语体文:颜回啊,他的心三个月都不离开仁,其他人只不过十天半月地想起一下仁。) 要想赞美他人,孔子首先必须遇到值得赞美的人——“颜回”,这个颜回太优秀了,遥遥领先于其他人;其次,孔子还必须有某种才能,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心”是不是处在“违仁”状态中。 “赞美他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