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修订3)
刘长卿 1、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有言外之意的是“细雨湿衣看不见”。 这句诗有知识的外观,揭示的是“细雨”的一种性质:细雨沾“湿”“衣”服的过程是(人们)“看不见”的。 既然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凭什么就说细雨是导致衣服变湿的原因?要想断定细雨就是原因,我们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相关知识,知道眼睛的敏锐性是有限的,变化微小到一定程度,眼睛就看不见;知道能导致衣服变湿的是雨、水和汗,等等等等;要想断定细雨是原因,我们还必须对相关情况有所了解,知道没有人往这件衣服上泼水,知道穿这件衣服的人没有出能够把这件衣服给湿到这种程度的汗,总之,运用排除法一一排查之后,细雨也就无处可逃了——不是你细雨,还能是谁。 “形成知识”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李白 1、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余”的意思是我,“何意”的意思是为什么,“栖”的意思是居住、“闲”的意思是没有事情(烦恼)、“窅然”的意思是幽深遥远的样子,“别”的意思是另外,“人间”的意思是人聚居的地方。 如果说对于他人所提问题“不答”,其目的是保密,则因为保密,我们(“余”)就能够“笑”,就能够“心自闲”;不答不是无法回答,而是明明有答案就是不说出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正就是“何意栖碧山”这一问题的答案,所以,保密意味着我们必须压抑自己回答他人问题的冲动,意味着我们必须经受压抑冲动所导致的痛苦,一句话,想要保密,我们必须付出代价。 “保密”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