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第一) (语体文:学之后经常去练习,不喜悦吗?有朋友远道而来,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你却不愤怒,你不是成为君子了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一个问题,要想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有相当的意志力,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即使内心厌烦,也要硬着头皮做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回答自己是喜悦还是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也是一个问题,要想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有某种禀赋,能够对朋友产生相当的吸引力,以至于“有朋自远方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回答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也是一个问题,要想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掌握某些技巧,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了“君子”。 “解答问题”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此名言中的三个句子都是疑问句,但在过去的二千多年里,似乎没有人把它们当作疑问句。 2、“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一) (语体文:巧妙的话语和可爱的表情,其中的仁是少量的。) 张三对李四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说张三最终让李四来向自己请教了,那首先是因为张三有某种全面的知识——“巧言令色,鲜矣仁”有知识的外观,揭示的是“仁”的一个特点:只有少量存在于“巧言令色”之中;其次,是因为张三有相当的意志力,能够抑制自己一吐为快的冲动,不是一股脑儿说出有关“仁”的全部的知识,而是只说出“巧言令色,鲜矣仁”,最终诱导李四提出这样的问题:“仁”的含量比较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让他人来请教”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