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2)
张若虚 1、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被分离出来的第一件作品,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共”的意思是与。 如果说“海上明月共潮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则要想发现这样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母牛生下的是牛仔,母羊生下的是羊羔,所以,即使“海”也能生出什么来,那也只能是小海,现在,这个海居然生出了属于不同物种的“明月”和“潮”;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就能够产生观察相关事物周围环境的冲动,最终看到:“春江”因为“潮水”而与自己“连”成了一个“平”面,构成了此时的海的周围环境。 “发现奇怪的现象”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二)被分离出来的第二件作品,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意思是:(月光)在辽阔达“千万里”的江面上随着波浪而闪烁;“明”的意思是光。 “月光在长达‘千万里’的‘春江’上随‘波’浪而闪烁”——要想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出“千万里”的范围内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事物;另一方面,一旦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就能够产生好奇心,想知道这条春江上的“何处”是“无月明”的。 “做出判断”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三)被分离出来的第三件作品,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纤尘”的意思是细小的尘土。 “江天一色”、“皎皎空中孤月轮”——要想做出这样的一些判定,我们必须有功能正常的眼睛;要想做出“天空中‘无纤尘’”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以至于一定的空间里只有一颗“纤尘”,我们也能看出来。 “做出判断”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四)被分离出来的第四件作品,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前一个“初”的意思是第一个,后一个“初”的意思是第一次。 “江畔何人初见月”——要想形成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某种个性,对各种各样的第一名感兴趣,以至于想知道在“江畔”第一个看“见”“月”亮的是“何人”。 “江月何年初照人”——要想形成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出“江月”最早并没有“照人”;其次,我们还必须有相当的好奇心,想知道江月结束这样的早期状态,发生在“何年”。 “形成问题”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五)被分离出来的第五件作品,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无穷已”的意思是无穷无尽。 要想做出“人生代代无穷已”这样的判断,我们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突破自己寿命的局限性,能够看出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前后相继,无穷无尽;要想做出“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的判断,我们必须有相当的记忆力和分辨力,能够看出每一年的“江月”,与其他年份的江月,既不是完全相同,也不是完全不相同,它们彼此间仅“只”是“相似”。 “做出判断”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六)被分离出来的第六件作品: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但”的意思是仅仅。 “‘江月’在等‘待’某个‘人’”、“‘长江’在给‘流水’‘送’行”——如果说这是两个奇怪的现象,则要想发现这些奇怪现象,我们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江月”不可能等待任何人,知道江河不可能为任何事物送行;另一方面,一旦发现第一个奇怪现象,我们就能够产生好奇心,以至于形成“江月待何人”这样的一个难题——我们“不”能轻易就获“知”其答案的难题;一旦发现第二个奇怪现象,我们就能够产生观察相关事物的周围环境的冲动,只不过最终发现:除了这个“长江送流水”之外,我们任何其他的东西都看不见。 “发现奇怪的现象”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