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3)
王维 1、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有言外之意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穷”的意思是尽头、终点。 如果说“行”是一种行动,则因为有这样的行动,我们能够解决距离问题,最终“到”达“水穷处”;如果说“坐”是一种行动,则因为有这样的行动,我们能够解除譬如由行走所导致的疲劳;如果说“看”也是一种行动,则因为有这样的行动,我们能够形成“‘云’正在升‘起’”这样的信息,进而解除了坐的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行动”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言外之意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间”的意思是缝隙。 “一块土地被‘明月’‘照’亮了”,“‘清泉’在‘流’淌着”——要想形成这样的一些信息,我们必须有功能正常的眼睛;另一方面,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一些信息,我们就能够产生观察相关事物的周围环境的冲动,最终看到:被明月照亮的这块土地的周围是“松”树,清泉流淌其“上”的是一些“石”头。 “形成信息”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的意思是大声说话。 如果说“竹喧”和“莲动”都是反常现象,则要想发现这样的反常现象,我们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竹”子本身不可能“喧”闹起来,知道“莲”本身不可能“动”起来;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了反常现象,我们就能够产生查明真相的冲动,最终发现:喧闹的根源不是竹子,而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莲晃动的原因,是从上游“下”来的“渔舟”。 “发现反常现象”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的意思是枝条的末端,“发”的意思是打开,“萼”的意思是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小片,“涧”的意思是小溪。 如果说一个人长时段地去观察一个事物——“山中”“木末”上的一些“芙蓉花”,则因为这样的长时段的观察,这个人能够形成有关芙蓉花的知识——在它们“开”之前发生的,是“红萼”的“发”;在长时段观察芙蓉花的过程中,这个人还能够收获某些副产品——形成有关“涧户”的信息:在此期间,其中是“寂无人”的;另一方面,要想长时段地去观察一个事物,我们必须足够警觉,能够及时收回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被观察的事物本身,这样才能看到那些芙蓉花“纷纷”的开,以及它们最后的纷纷的“落”。 “长时段地观察一个事物”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