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别解(26)
李白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有言外之意的,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一旦感知到某种事物——“今日之日”,我们就能够产生了解相关事物的功能的冲动,最终发现:这个今日之日能够“乱我心”,能够让我们“多烦忧”。 一旦感知到这个今日之日,我们的记忆库就能够被激活,我们最终想起了那个“弃我”而“去”而且“不可留”的“昨日之日”。 一旦感知到某种现象——“长风万里送秋雁”,我们就能够意识到某些行为的必要性,就能够意识到我们“对此可以酣高楼”。 “感知万物”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如果说这是某种结论,则要想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有足够丰富的阅历——我们想要“断水”,于是“抽刀”,结果却是“水更流”;我们想要“消愁”,于是“举杯”,结果却是“愁更愁”。 一旦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就能够产生制订计划的冲动,最终制订出了这样的一个计划——“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结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子夜吴歌之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如果说“平胡虏”意味着制伏强大的对手,则只有制伏了强大的对手,我们才能不让“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样的现象发生,才能让“秋风吹不尽”的“玉关情”自动消散,才能让“良人”结束他们的“远征”。 一旦制伏了强大的对手,我们就能够产生某种冲动,想记住此事发生的时间是“何日”。 “制伏强大的对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有言外之意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尽”的意思是消失。 “山随平野”在远去——要想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赶在“山随平野尽”之前,采取行动。 “江入大荒流”——要想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耐心等待,直到“江”水“流”到“大荒”的边缘,直到江水遇到自己的“入”口。 “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