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9)
2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怎样对待礼?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怎样对待乐?)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要想解答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耐心等待,直到我们掌握判定一个人是不是“不仁”的“人”的方法;直到我们找到不仁的人;直到我们让这些不仁的人去接触“礼”和“乐”。 要想解答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还必须抓紧时间,赶在这些人变得不再是“不仁”的人之前,让他们去接触“礼”和“乐”。 “解答问题”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0、“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得罪了天,祈祷就没有用。)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要想形成这样的一条知识,我们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无论怎样祈祷都没有用。 要想形成这样的一条知识,我们还必须有相当的洞察力,能够看出人们无论如何祈祷都没有用的原因——祈祷的人“获罪于天”了。 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一条知识,我们就能够避免做无用功——一旦确信我们已经“获罪于天”,我们就干脆不去“祷”了。 “形成知识”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1、“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周代的礼仪制度借鉴了夏和商两个朝代,真是丰富文雅!我遵从周代的。) 孔子说出“吾从周”,如果说这意味着孔子做出了某种决定,则要想做出这样的决定,孔子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周监于二代”。 要想做出这样的决定,孔子还必须有相当的鉴赏力,能够看出“周”的“文”是“郁郁乎”。 “做出决定”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2、“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一个人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侍奉君主,别人认为这个人是在谄媚。) 一个人做到了“事君尽礼”,如果说这个人这是在追求某种完美,则要想做到这样的追求完美,这个人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能够“事君”。 要想做到这样的追求完美,这个人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做到怎样做才算是做到了“事君尽礼”。 要想做到这样的追求完美,这个人还必须有相当的意志力,能够忍受他人因为自己的“事君尽礼”而做出的否定性的评价——“谄”。 “追求完美”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