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0)
33、“《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关雎》这首诗快乐而没有放纵,悲哀而没有感伤。) 一个人说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如果说这个人这是全面认识了某个事物——“《关雎》”,则要想全面认识这样的一个事物,这个人必须有相关的各种知识,知道“乐”和“哀”各是什么样子的,因此而能够辨识出蕴涵在事物中的“乐”和“哀”。 要想全面认识这样的一个事物,这个人还必须有相关的各种老经验,知道“乐”和“淫”通常是结伴而行,知道“哀”和“伤”通常是形影不离,只不过这一次,这个人看到:“《关雎》”中只有“乐”而没有“淫”,只有“哀”却没有“伤”,总之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三) (白话文:孔子谈起《韶》,说“美极了,也善到极点了。”谈起《武》,说“美极了,没有善到极点。”) 在说过“《韶》”是“尽美矣,又尽善也”之后,孔子又说出“《武》”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如果说孔子这是在进行模式化的工作,则要想进行模式化的工作,孔子必须有相关的信念,坚信像《韶》和《武》这一类的事物,都是由“美”和“善”这两个方面组成。 要想进行模式化的工作,孔子还必须有相关的各种知识,知道“尽美”和“尽善”各是什么样子的。 “模式化的工作”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第四) (白话文:有仁者的乡里是美的,不选择有仁者的地方去居住,怎么算得上聪明?) 一旦成为某种杰出的人物——“仁”者,我们就能够影响世界,就能够让我们所居住的“里”变“美”。 一旦成为这样的杰出的人物,我们还能够成为人们智商的试金石——一个人只要是“择不处仁”,则他的智商是让人怀疑的——“焉得知”。 “成为杰出的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