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6)
2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而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第二) (白话文:季康子问:“让人民有敬意、有忠心而且相互劝勉,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庄重地对待人民,他们就会有敬意;你做到了孝和慈,他们就会有忠心;你提拔好人,让人们获得技能,他们就会相互劝勉。”) 如果说这里的孔子掌握了某种主动权,则要想掌握这样的一种主动权,孔子必须了解相关的各种情况,了解到了“季康子”完全不可能做到“临之以庄”,完全不可能表现出“孝慈”,完全不可能去“举善而教不能”。 要想掌握这样的一种主动权,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季康子”遇到了各种问题,来向自己求教——“使民敬、忠而劝,如之何”。 一旦掌握了这样的一种主动权,孔子就能够产生让对方痛苦不堪的冲动,以至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口气对“季康子”说出:“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掌握主动权”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第二) (白话文:一个人没有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就行得通。大车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横木的軏,这些车怎么就能行走呢?) 孔子说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说这里的孔子表现出了某种义愤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义愤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无信”的“人”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义愤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看到了一个“无信”的人在社会上就是吃得开——“可”。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义愤之情,孔子的联想力就能够被大大地激活,孔子因此从“无信”的“人”,联想到了“无輗”的“大车”,还联想到了“无軏”的“小车”。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义愤之情,孔子还能够产生进行谴责的冲动,以至于发出这样的质问——“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产生义愤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7、“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第二) (白话文:祭祀不应当祭祀的鬼,是为了讨好;应当做的事情不去做,是因为没有勇气。) 如果说这里的孔子表现出了某种愤怒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愤怒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人们只应该“祭”“其鬼”。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愤怒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看到有人在那里“非其鬼而祭之”。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愤怒之情,孔子的某种神奇的本领就能够被激活,孔子因此而能够看见人们的内心世界,就能够看到“谄”,就能够看出这个“谄”是这一可恶的现象的原因。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愤怒之情,孔子还能够产生寻找更多的可恶的现象及其成因的冲动,最终找到了“见义不为”这样的一种可恶的现象,看出了“无勇”是此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产生愤怒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