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6)
崔颢 1、长干曲(其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如果说诗中自称为“妾”的女子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此女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结识陌生人。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此女子还必须足够勇敢,以至于对某个陌生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君家何处住”。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此女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喜悦之情能够让人们产生不断地说话的冲动。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此女子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相关的各种知识,自己才能源源不断地说出话来:必须知道人们喜欢等价交换,自己才能意识到有必要说出自己相关的信息——“妾住在横塘”;必须知道人们通常厌恶他人没完没了的纠缠,自己才能意识到有必要做出这样的自我表白——自己是“停船暂借问”;必须知道人们通常喜欢弄清他人的内心世界,自己才能意识到有必要说出自己的猜测——“或恐是同乡”。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张若虚 1、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有言外之意的,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共”的意思是与;“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意思是:(月光)在辽阔达“千万里”的江面上随着波浪而闪烁;“明”的意思是光。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喜悦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喜悦之情,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爱海,喜爱明月,喜爱潮,喜欢看各种事物从无到有地涌现出来。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喜悦之情,诗人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一幅景象——“海上明月共潮生”。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喜悦之情,诗人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潮水”能够消除“春江”和“海”的高度差,能够把二者“连”成一个“平”面。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喜悦之情,诗人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自己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解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产生喜悦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兴奋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兴奋之情,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看一个事物缠住另一个事物。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兴奋之情,诗人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看到了这样的一幅景象——“江流宛转绕芳甸”。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兴奋之情,诗人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月”能够让“花林”看起来“皆似霰”。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兴奋之情,诗人还能够意识到各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自己才能不至于发出这样的悲叹——“空里流霜不觉飞”;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足够好的记忆力,自己才能有把握地断定“汀上”有“白沙”,尽管自己现在“看不见”它们。 “产生兴奋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做出各种判断。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诗人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而做出了这样的一些判断——“江”和“天”是“一色”的,没有任何“纤尘”。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诗人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让人们产生幻觉,诗人因此而做出了这样的一个断言——除了“皎皎”的“月轮”,“空中”没有任何别的事物。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诗人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自己才能开始而准确地解答这样的一些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痛苦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受不了失败。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诗人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足够倒霉,以至于遭遇了这样的一种失败——“不知江月待何人”。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诗人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痛苦之情能够让人们产生某种无力感,诗人因此而意识到除了“长江送流水”,自己看不“见”任何别的事物。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痛苦之情,诗人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自己才能看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才能看出“江月年年只相似”。 “产生痛苦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