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28) 97、“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論語》“泰伯”第八) (白話文:泰伯的品德可以說是達到極點了啊,三次讓出天子的寶座,人民沒有辦法稱讚他。) 如果說孔子在這裡表現出了某種驚喜之情,則要想產生這樣一種驚喜之情,孔子必須有某種個性,喜愛不尋常的人。 要想產生這樣一種驚喜之情,孔子還必須足夠幸運,以至於了解到了有這樣一個人——“三以天下讓”的“泰伯”。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驚喜之情,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力量,就能夠意識到今天的此一驚喜之情能夠激活人們的自我表揚意識。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驚喜之情,孔子還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的價值,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有某種信念,堅信只有傑出的人才能既能正面讚美一個事物又能側面讚美一個事物,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實現這樣一種間接的自我表揚:在發出這樣一種正面的讚嘆——“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之後,又做出這樣一種讚美——“民”對於“泰伯”是“無得而稱焉”。 “產生驚喜之情”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98、“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第八) (白話文:政治清明,貧賤是可恥的;政治黑暗,富貴是可恥的。) 如果說孔子在這裡表現出了成就感,則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必須有某種個性,喜歡確立評價標準。 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還必須有相當的羞恥意識,因此確立這樣一條標準——“邦有道,貧且賤焉”的人是可“恥”的。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夠意識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夠激活人們的自我表揚意識。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還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的價值,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有某種信念,堅信只有傑出的人才能既能有相當的聯想力又能有擴充意識,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實現這樣一種間接的自我表揚:從“有道”聯想到“無道”,從“貧且賤”聯想到“富且貴”,最終把自己的標準擴充成這樣——“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產生成就感”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99、“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第八) (白話文:因為詩而振奮,因為禮而在社會上得到立足之地,因為樂而完滿。) 如果說孔子在這裡表現出了某種成就感,則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必須有某種個性,喜歡發現真理。 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還必須有相當的洞察力,因此而發現了這樣一條真理——“詩”能夠讓人們“興”。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夠意識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夠激活人們的自我表揚意識。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就能夠意識到各種事物的價值,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有某種信念,堅信只有傑出的人才能既能有相當的聯想力又能有擴充意識,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快速實現這樣一種間接的自我表揚:從“詩”聯想到比“詩”更具體一些的“禮”,又聯想到比“詩”更抽象一些的“樂”,最終把自己的發現擴充成這樣一個系列——“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產生成就感”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100、“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第八) (白話文:能夠讓人民跟着走,沒辦法讓人民知道為什麼。) 如果說孔子在這裡表現出了某種成就感,則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必須有某種個性,喜歡全面影響大眾。 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還必須做出一定的努力,進行各種嘗試。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夠意識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夠激活人們的自我表揚意識。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些事物的價值,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有某種信念,堅信只有傑出的人才能既能陶醉於自己的本領又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實現這樣一種間接的自我表揚:指出自己有這樣一種本領——“民可使由之”,承認自己有這樣一種無能為力——自己對於“民”是“不可使知之”。 “產生成就感”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