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3) 5、“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第一) (白話文:父親活着的時候,觀察這個人的志向;父親死了,觀察這個人的行為;三年之內沒有改變父親的做法,這個人可以說是孝子了。) 如果說孔子在這裡表現出了某種喜悅之情,則要想產生這樣一種喜悅之情,孔子必須有某種個性,喜愛喜歡評價他人的人。 要想產生這樣一種喜悅之情,孔子還必須足夠幸運,以至於遇到了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人總想評價一個人是不是“孝”子。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喜悅之情,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力量,就能夠意識到今天的此一喜悅之情能夠激活人們的自我表揚意識。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喜悅之情,孔子還能夠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價值,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有某種信念,堅信只有偉大的人才能既能強有力地展示自己的偉大又能暗示自己有豐富的知識——知道只有偉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讚美一個人,知道只有優秀的人才能讓人們即使自己對其有好感也要找出其不知道一個人“父在”時的“志”和“父沒”後的“行”的重要性以及對一個人急於“改於父之道”的做法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之類的各種缺點,知道只有優秀的人才能讓人們為自己找出其各種缺點找來充足的理由(譬如這樣做有助於人們最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導向),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間接實現這樣一種自我表揚:對“喜歡評價他人的人”做出展示自己偉大的這樣一種讚美——“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喜悅之情”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矣。”(《論語》“學而”第一) (白話文:君子不追求吃飽飯,不追求居處的安逸,做事敏捷,說話謹慎,接近有道之人以糾正自己,這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如果說孔子在這裡表現出了某種成就感,則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必須有某種個性,喜歡制定守則體系。 要想產生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還必須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為想要成為“好學”的“君子”的人制定出這樣一個守則體系——“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就能夠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力量,就能夠意識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夠激活人們的自我表揚意識。 一旦產生了這樣一種成就感,孔子還能夠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價值,就能夠意識到必須有某種信念,堅信只有偉大的人才能既能強有力地展示自己的偉大又能暗示自己有豐富的知識——知道只有偉大的人才能有全面性意識,知道只有偉大的人才能知道一個有全面性的守則體系首先應該列出各種禁止性的條目,知道只有偉大的人才能知道“食求飽”和“居求安”都妨礙一個人成為“好學”的“君子”,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實現這樣一種間接的自我表揚:展示自己偉大地把自己的守則體系全面化為這樣的一種形態——“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矣”。 “成就感”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