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曲折事种种 冯利的文章《我的1977高考》,引发了我与小舅妈在微信圈里一段对话,洛杉矶老朋友启的一段回忆,万维著名博主笈笈草的一个留言,还让我在网上找到了凤凰三剑客的故事。 这些对话回忆,留言和故事,讲述的是1977年高考中的种种曲折经历:小舅妈在四川1977高考中被录取了,但以后因为身份在考后从知青变成工人,被取消了上学资格,78年再考才上了大学。启在湖南与冯利经历一样,77年高考体检心脏有杂音,最后母亲出面动用关系修改了体检报告,才放下心来。笈笈草的表哥在被北京参加1977高考,因为政审被刷下。凤凰三剑客的杨锦麟在福建1977年高考中,连报考资格都没有,因为他从知青点病退回城没有单位;马鼎盛在广东1977年高考中过了分数线,但因为政审问题没有被录取,最后走了副省长后门,才上了大学;曹景行在安徽参加1977高考,因为体检被检查出得过肝炎,被刷下。 这些现在看来稀奇古怪的事,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懂得,可大多数有过那个时代经历的人,应该都不会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有怀疑。 故事一:小舅妈考上77级上学78级(微信对话) 小舅妈: 冯利是熟人吗?高考有感证明也上了大学,目前在北美? 马黑: 我家在成都时,冯利父亲是我妈妈的工作单位同事,她父亲和我母亲同一间办公室,办公桌对办公桌。她是美国公民,目前在国内。 小舅妈: 77年高考时我还是知青,高考后我被招工当了工人。后来我被川医录取,川医的通知书发到县招办被熟人告密,结果通知书被扣压,因为考前是知青考后是工人身份转换了,四川省把上大学当成解决知青就业,省里政策规定,你是知青你不能同时占两个好处:即离开农村当了工人,还上大学。你离开农村当了工人,就不合格上大学。
我老爸不服写信到国务院教育部邓小平办公室省招办人民曰报,有回信的:按政策办是人才再考。所以我78年再考,成了78级,我弟弟是77的。
去年我在家乡照顾我妈,遇到几十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俩口(俩人一个是77级一个是78级),他们脱口而出:你不是77年上华西医科大学了吗?当时我和弟弟77年同时考上,在家乡轰动的! 马黑: 不愧书香门第之家 小舅妈:
告密的人是我们的邻居,女的是我妈的同事,男的是某中学校长。邻居的儿子59年生的,77年没考上一直连考五年81年才考上大学 小舅:
那孩子前几年一直考理科,没考上,后来改考文科才考上。 小舅妈:
老马,更正一点我们家靠不上书香门第,爹妈略有文化而已 马黑: 小舅说,你老爸文字文学功底很深。反正比我家更有文化。奇怪的是你和弟弟却是学数学的,没有学文科。 小舅妈: 至于学数学完全是我老爸硬性规定,只能学理科不能学文科
因为他就教古汉语,历来运动对像,我们估计他是内定极右,文革期间被关押两年,之前天天批斗。所以我们幼小的心灵被挖的千疮百孔啊[Sob][Scream]
马黑: 我父母也是学文科的,但他们要我们几个孩子读理科,他们瞧不起文科,崇拜理科。78年高考,我妈打电报要我报考理科计算机电子工程之类的,简直开玩笑。 小舅妈: 引发我一阵哈哈哈哈。。。 马黑: 我妈我爸常说,学文科无用,理科才是真本事,对社会有实在贡献。小舅理工男你是理工女 ,崇拜啊! 小舅妈: 我呢物理最差而且不喜欢,我爸觉得女的学工科以后累,我自己最想学的是化学或化工,我爸说像我这么急躁粗心马马虎虎的人不能学,说不定进实验室就炸掉胳膊炸掉腿的,选择的结果只剩数学了 我弟弟本来是工程桥梁和隧道,他一想到毕业要去工地心里也发怵,进校两个月学校在在读学生中招师资,就考了数学师资毕业后留校,后来继续读研,读研期间申请了北美的学校。这是他的求学史。 小舅妈: 老马一贯地谦虚,你学文科看你现在的业绩对米国贡献好大😯,我才佩服[ThumbsUp] 马黑: 我们两个就使劲互相吹捧吧! 故事二:启的“心脏有杂音”的体检报告 洛杉矶老朋友启也是77级考上大学的。上周日早上一起爬山,他与我聊起了他77级高考的事,才知道他当年也有个与冯利一样的心脏有杂音的体检报告。 启与冯利一样,也是以知青身份参加77级高考。启考试分数进入录取线后,就被通知去知青点所在的区医院参加体检,体检报告上写有”心脏有杂音“的诊断。大约下午5、6点结束体检。这时回生产队要走20多里路,回长沙家要走40多里路,启与几个一起参加体检的知青就当夜走路回到长沙,到家时已经快12点了。启回家后向母亲说明了体检报告上有心脏有杂音的诊断。母亲听后很着急,说不行明天我们一起回到区医院去看体检报告。 第二天一早,母亲带着启来到区医院查看体检报告。启的母亲以前参加过这一带农村的巡回医疗队,和区里的干部以及区里的医院领导和医生比较熟悉,他们都称她大姐或老师。医院院长找到报告看后说,这样吧,再照一个艾克斯光,如果没有问题,我们重写一份体检报告。可是当时区医院停电,做不了艾克斯光检查,这时区办公室主任骑上自行车载上启,到20多里路外的一个公社医院照了艾克斯光,拿上艾克斯光照片回到区医院后,院长根据艾克斯光检查,重写一份体检报告并去掉了心脏有杂音的语句。启的母亲才放下心来,和启回了长沙的家。启以后顺利被所申请大学录取。 启说,奇怪吧?艾克斯光检查与心脏有杂音有什么关系?发现心脏有杂音照艾克斯光可以排除吗?当然不能。但因为是熟人好办事,此事就这么给抹平了。为什么冯利和启的母亲都会那么担忧体检报告上的“心脏有杂音“这几个字?这与那个时代的背景关系很大。 冯利在文章中后来加进了这样一段话,很能说明那个时代背景: “当时文革刚结束,深山小县城的人还停留在政治挂帅的思维模式中,本来推荐上大学的权力全掌握在当地人手中,中央的这个决定实际上把他们的权力取消了,结果当地居然把体检作为政治大事高度把关,我差点因此被取消入学资格,在医院的那番折腾,难度超过考试。说我心脏有杂音不能上大学,只能当工人,那种纠结和焦虑终生难忘!” 启回忆说,他会不会因为心脏有杂音这个体检结论被取消上大学资格?他母亲如果不动用关系修改了体检报告,他能不能顺利上大学?没有人知道。但那是一个领导说了算的时代,当年填写的大学申请表上专门有一个问题:你是否服从组织分配?每个人都填写服从。在同等情况下,或者有人比自己分数还差的情况下,领导会以这个体检结论为由把启刷下去,让别人顶上,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所以启的母亲才会对”心脏有杂音“的体检报告不安,一定要亲自出马动用关系,去掉了体检报告上心脏有杂音的语句,才放下心来。 启还想起一件事,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一毕业就考上了广州的华南工学院出国研究生,在华南工学院学习英语并准备去斯坦福大学留学时,却最后因为体检被刷下,据说肝脏有问题。其实该同学身体一直很好,以后肝脏也没有病过,这中间的猫腻,就很难讲了。该同学以后到了加拿大。同学聚会时,大家谈起此事都说他,为什么当时不去找同在广州的一个能量比较大的同学帮忙。但这个因为体检失去出国机会的同学来自农村,只知道闷头读书,不太会搞关系。要知道这可是一件发生在80年代中期的事了。
故事之三:芨芨草表哥77级高考政审被淘汰 笈笈草博主在我的博文《冯利:我的1977高考故事》后有如下一段留言:
| 作者:芨芨草 |
| 留言时间:2017-06-13 19:16:09 |
|
| 77年的高考因为是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谁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又没有上级精神可以做指导,各吹各的号,所以不同地域的高考千差万别。华山赶上运气好了。现在的农村青年视高考为龙门,跃过去就前程似锦。当年的知青视高考为逃离农村的唯一途径,考不上就一辈子陷于沉沦(尚不知道后来的大返城)。因为高考政审被当地干部掌握,有人性的地区对知青和善一些,知青还有复习假,没人性的地区就希望知青都老死在当地。我有一个表哥,老三届,在北京,77年高考,分数过了录取线,因政审被淘汰。78年再考,又过录取线,又因政审被淘汰。当时北京有一批这样的老三届考生被淘汰。后来他们互相联络,联合起来把冤情状曲线递到高层,批示下来说不能以政审为条件淘汰考生。人大特增加了两个质量检验班,收容他们这批人。王小波就是进的那个班。他们入学比正常入学晚了半年。79年的高考就不提政审了。 |
故事之四:“凤凰三剑客”77级高考的曲折 凤凰三剑客是凤凰卫视的三个主持人:杨锦麟,马鼎盛,曹景行。2008年媒体对他们三人有个关于77级高考曲折经历的采访:http://www.gzlib.gov.cn:8080/shequ_info/ndgz/NDGZDetail.do?id=310061 杨锦麟15岁从厦门到闽西山区插队的知青,在农村当了8年的知青,1977年病退回到厦门,成了待业青年。他回忆说:“听说高考恢复的消息,我马上跑去报名,被街道办拒绝。第一,我刚以病退的名义回城,没有正式职业,政策不允许;第二,对政治条件要求很严,我还是无法过关。” 杨锦麟的出身是地主。他以后是参加78级考试,考到厦门大学历史系。 马鼎盛,粤剧著名演员红线女的儿子,他从北京到广东东莞农村插队当知青,以后又到了广东韶关一个工厂当工人。参加77级高考,考了334分,报考的中山大学录取线是325分,因为他母亲红线女与江青关系密切正在被审查,他没有被录取。最后找到广东的一个副省长出面,走了后门才上了中山大学历史系。 曹景行,当年是从上海去安徽插队的知青,77年参加高考虽然分数很高,但因为体检查出得过肝炎,被刷掉。以下是他的回忆: “1968年,我高中毕业。赶上“文革”,被分到安徽南部山区的黄山茶林场插队,当了10年知青。1977年,我在安徽参加高考,分数很高。但是体检时,我对医生说我得过肝炎,这一下被刷掉了。 那一年,在安徽农场里参加高考的人,考上大学的很少。分数好的,在体检中,一点小病就被刷下来了;而考上的,也被分到比较远、比较差的地方学校去。实际上,在我看来,是安徽方面不愿意让我们这些上海知青分到好的学校。” 曹景行以后参加78级高考,考到上海复旦历史系。
中国自隋朝以来到清末1300多年间,选拔人才采用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虽然在它的末期从内容到形式死板僵化,不讲究实际学问,严重束缚思想,但它的建立,却是中国历史上人才选拔制度一次革命性的进步。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依靠血缘世袭。到汉朝,分封制度被废,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政府推荐人才,到了曹魏文帝是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由中央政府指定官员按照出身品德考察选拔人才,从血缘世袭到各级地方政府推荐的察举制,再到中央政府官员考察选拔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进步,但依然缺乏一种客观公平的标准,民间人才被埋没,造成 “上品无寒門、下品无世族” 的不公平現象。 科举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有了科举考试这把相对公平客观的尺子,人才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选拔,不再完全取决于少数官员的主观认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下层社会读书人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 文革中的所谓的教育革命废除了高考制度,以工农兵上大学制度取代,所谓工农兵上大学制度,连科举制度都不如,它其实就是倒退到科举制度以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人才的选拔取决于一小撮官员们的主观意志,是历史的一次大倒退。 1977年高考,不过是恢复了人本来就应该有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有多少正面可以歌颂粉饰? 杨锦麟采访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好:“和同辈人相比,当年能进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在77、78级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成了社会精英。但我们这一代的多数人,现在依然是处在社会底层,承受着社会转型带来的痛苦,成了共和国从混沌走向光明中被牺牲、被遗忘的一个群体。这更加凸显了我们这些少数人的幸运。” 所有通过1977包括1978高考,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朋友们,就算你现在混到可以被称之为社会精英的层次了,也请好好体会一下杨锦麟这段话的意味吧。 相关链接: 冯利:《我的1977年高考》 冯利:文革口述史:孩童的恐惧与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