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42)
先结论后列举证据 张三向灾区捐款10万元,张三长期坚持义务献血,张三是好人。日常语言中,“先列举证据后结论”或许可以说是惯例。刑事法律判决书,通常也是先列举罪行(犯罪事实)再确定罪名,也就是作出结论。 诗中有大量相反的情形。“先结论后列举证据”似乎可以极大地提升诗的艺术魅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此诗句中,前一句诗包含了某种结论——“儿童”与自己眼中的那个“客”是“不相识”的,后一句内容上是对这一结论的证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的前四句诗,“雨”乃是“好雨”,这是一个结论,“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以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三者都是显示“雨”是“好雨”的证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江南好”分明是一种结论,后面的所有内容,都是在或间接(第二和第五两句)或直接(第三和第四两句)地证明“江南”的确是“好”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二句诗包含了对“西湖六月”的“风光”的特点作出的结论——“不与四时同”,后二句诗则是论证西湖六月风光的有别于其他时节的独特性。 《论语》记载了孔子若干体现了“先结论后论证”结构的话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迩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是极有诗人气质的哲人。 “先列出证据后结论”是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要求,体现的是一个公民的理智和成熟,“尽快对人或物的性质作出结论”对于个人却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否则,人们简直就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诗中的“先结论后列举证据”有显著的艺术魅力,当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尽快对人或物的性质作出结论”这一原始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