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回国:回老家 C 豆沙关悬棺和古今五道 昭通位于滇东北,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门户。从四川宜宾到云南昭通这段路,历史上一直是从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必经之路。下图中绿色线条显示的就是这条路。
我曾经在这条道路上乘坐汽车走过五次:1967年大串联时走这条路从昭通到宜宾,再从宜宾乘火车到成都;1969年底,因为林彪一号战备命令,疏散城市人口,我和姐姐走这条路送奶奶和小妹妹从成都到昭通;1970年底我16岁时,独自一人走这条路到昭通把奶奶和小妹妹接回成都。那时候这条公路非常艰险,修在高山峡谷半山腰上,路面非常窄,公路一侧是峡谷,峡谷下是滚滚大江。这次回昭通,我们又走这条路线,去昭通与宜宾之间的一个著名景点豆沙关 昭通出城北边不远的地方,先经过一块曾经属于母亲家的土地。这块地上有一眼泉水,水质极好,有人在这里办了名为“渴了饮”的矿泉水公司,供应全昭通地区矿泉饮用水。母亲家的土地原本有两处,一处在鲁甸,一处就是在昭通城北这个地方。鲁甸那片土地,1941年外公自己搞土改,全部无偿分给佃户。昭通这块土地,在土地改革中被没收。我的亲外婆也因为这块土地被划为地主,在土改中受尽批斗和凌辱。1958年大跃进时,外婆尽管已经54岁并且身体有病,但还是被送去干很重的修河堤的重体力活,最后在某天清晨再也起不了床,离开了人世。 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高架在大江之上的峡谷中间,很壮观。
高速公路右侧是老公路,是我走过5次的路,目前还在使用。1967年初,我还不到13岁时,从昭通回成都,搭乘了一辆运牛的解放牌卡车,和一群牛挤在卡车上。我站在卡车的最前面,每当汽车刹车时,一大群牛就朝我顶过来,我就赶紧拉住卡车顶棚的铁横梁,来个引体向上,避开牛群的冲击。卡车在弯曲狭窄崎岖不平的公路上坡下坡,转过来转过去,车上的牛群一阵一阵地向我冲过来,而我一次一次地做引体向上,公路一侧是峡谷和峡谷中滚滚的江水,车开得很猛,有几次都感觉快要翻到峡谷下去了。我当时恐惧万分,那是人生第一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
江对面的那个小镇叫黄金坝。它位于昭通到宜宾公路的中间,每次走这条路线,都会在这里住一夜。那时这是个非常偏辟的小镇,没有任何高楼,我们住的所谓旅馆就是几间矮小的土屋,1969年送奶奶小妹回昭通那次,到这个地方住旅馆时,我和奶奶姐姐妹妹一起住在一间很大的全是女性住的大房间里,我和奶奶睡一张床。半夜民兵来查房检查证件,突然发现奶奶床上睡了我这个男人(我那时的个子已经像个大人了),那个发现我的女民兵喊起来,这里有个男人,这里有个男人,民兵们都围过来,奶奶就大声喊,“他是我孙子他是我孙子”,检查过证件后,才没有事。
豆沙关到了,我们先看k人悬棺。(k字读博) k人是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交界处一个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它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记载,k人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k侯”。在此后2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不易驯服,成为中央王朝的心头之患。到了400多年前的明朝,中央政权发动了12次征剿k人的战争,前10次都被k人击退,只是在最后两次中,k人被打败,最后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
悬棺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k族的葬制. k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材放置于几十米或者几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这始终是个谜。 悬棺远景。悬崖上长长的那个缝隙处就是悬棺所在地。
悬棺近景。1970年我路过此地时,还可以看见很清楚很完整的棺材样子。现在这些棺材已经开始解体,本来的棺材样子不明显了。
这个洞穴里据说有个石头做的猪头。但我们没有照到石头猪头的相片。
我们来到五尺道景区
景区内的这个厕所建在悬崖边上,图上方的是洗手池。全部用水都是从山中引来的山泉水,真是一所高级厕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k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O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k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五尺道上的马蹄印。这么深的马蹄印,那该是多少马走了多少趟给踏出来的印子。看到这些马蹄印,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是“交流”. 这是两千多年中原内地和西南云南边陲的交流印记。南来北往的马队,运送的或者是货物商人,或者是军队使臣,云南那样一个莽荒之地,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逐渐地被中华文化所覆盖,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下面这个摩崖石刻是唐朝时候,一个叫袁滋的大臣,代表皇帝去云南册封叛唐42年后,又重新归顺的大理南诏国主异牟寻为云南王时,在此地留下的石刻。, 附唐摩崖原文:“大唐贞元十年 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 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石纪之袁滋题”。
这种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真难读。
石门关,这是五尺道上的主要关口。
古今五道一图中。从左往右从下往上:1. 水道。2. 铁路。3. 老公路。4. 高架高速公路。5.我们摄影所处的五尺道。水道当然是最古老,不过那是自然的而不是人工的。人工形成的四条道中,具有两千多历史的五尺道最古老,其次是铁路和高架高速中间的老公路。铁路和高架高速是最新最现代的道。有意思吧?不知道全中国是否还有这样的景观,可以把古今五道包括于中。
火车来了
火车正在下方通过:
五尺道景区的马帮雕塑
豆沙古镇。真正的古镇是在更靠近江边的一个地方,母亲土改时,曾经在那里住过。但前几年的一次地震把它毁掉了。这个古镇是按照它的原样,重新建造起来的。说是古镇,其实都是现代化的仿古建筑和街道。
相关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