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6 承蒙宾州光华中文学校校刊《晨曦文艺》主编张向红老师的邀请,这次我以特约记者身份去采访一位最近获中国海外汉语办公厅举行的中文水平考试(YCT)最高级四级满分、中文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 in Chinese)780高分(满分800分)的九年级学生──佘杰明。 说来也巧,我是通过其弟弟达明认识杰明的,因为达明跟我孩子的年龄相仿,几年前他们便是玩得来的好伙伴。那时,杰明还在上都柏林学区(Upper Dublin School District)读小学,活泼好动满脸稚气。不过透着一种崇尚新知的本能,还有一股追求好奇的劲头,无论是课堂上的踊跃发言,还是知识竞赛中抢答时所表现出的快速思维和准确无误,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六岁学前班起,杰明每个星期天下午都来中文学校报到,就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狄少杰老师。狄老师生动灵活、力求理解、从不刻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令杰明受益匪浅。严师出高徒,一晃几年过去,如今他已是可以用中文与我交流的高中生哩。 今年春季,杰明除了继续坚持九年级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中文学习之外,还选修了学校新开设的中国史地文化(Chinese History/Geography & Culture)课程,并在开学抽查预测中获得了好成绩,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特殊的兴趣和一定的了解。 与此同时,杰明在父母的鼓励下,本学期一开学便主动在“英语口语班”当起了老师,给渴望学习英文的老中青三代学生搭起一个活学活用的平台。 我的采访是从YCT考试开始的。记得那一次,我作为学校委派的监考人员义务督察第四级考场,杰明正是廿位多考生之一。有一题测试中文语法的造句──“我在中学学中文”几乎难坏了大部分考生。对于美国出生长大的ABC考生而言,“我学中文在初中”(I learn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无疑是最为习惯、最合乎英语逻辑的语序,整个考场只有两位同学完全理解了题意并悟出了玄机,准确无误地写出了标准答案,而杰明就是两位佼佼者中的一位。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英语法差异的例子,句中的述宾关系和偏正关系有明显的不同。我问杰明为什么能够完全摈弃英语影响而牢牢掌握中文语法表达?难道他所学的马立平教课书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真能强化学生对中文语法框架的进一步理解?莫不是YCT中文的强化训练使其掌握了汉语惯用的词法句法结构,尤其是文字的构词、构形的要领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其答案不置可否,因为杰明平常喜欢博览群书,像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汉武帝刘彻就是杰明特别关注的人物;浙江善琏镇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泾县的宣纸、广东肇庆的端砚等文房四宝就是杰明特别喜欢的宝贝;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总理周恩来就是杰明特别推崇的外交官。最近在上都柏林高中举行的演讲活动中,杰明还把周恩来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Very Influential People)之一介绍给学校师生,引起了大家广泛兴趣。可以说,所有这些日积月累的努力,都为杰明把握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知道杰明的妈妈来自中国上海,至今他的很多亲戚仍居住在那里。所以在采访中,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便扯到暑假回国走亲访友一事。至今,杰明已去过三次,拜访过外公和外婆。对他而言,体会最深的莫过于八岁那年夏天,自己只身一人抵沪渡假,一向以英文为母语的杰明这回终于傻了眼,周围没有一人能用英文跟自己交流,而自己既说不来普通话,又不会洋泾腔。头一个礼拜,杰明变成了哑巴,感觉比坠五里雾中还要恍惚,因为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也就是说整整一个星期,杰明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和变通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直到第二个星期,凭借与生俱来的聪颖才智和超强的适应能力,语感很快就被激化出来,杰明不仅找回了自信,而且还发掘出自己从未有过的对中国文化那种特殊的亲和力。上海的小吃、中国的筷子是他此行最为贴切的收获。打那以后,杰明喜欢去中国游览,喜欢与之相关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今年暑假,杰明将携同父母弟弟一家四口再去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亲身感受中国大江南北处处莺歌燕舞的腾飞景象。 我跟杰明谈起学校生活。如众所知,美国的小学特指包括学前班在内从一到五年级六年初级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仍处在玩中学和学中玩转化阶段。课外作业不多,考试难度不大,而且只是分阶段进行。初中则指六至八年级三年中级教育,学生渐渐进入正规训练,各科阅历逐步全方位拓展。高中尤指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四年高级教育,通常是报考大学前最紧张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段生活。杰明刚刚升入高中第一年,“美国文学”、“美国历史”、“数学”和“生物学”是自己所在的上都柏林高中九年级必修课。此外,他还选修了德语、演讲与辩论。 杰明特别喜欢鼓捣计算机,经常将其硬部零件当成心爱的玩物,拆了装装了再卸。新年伊始,他不惜花父母近千块美元大洋,独自动手组装了一台造价不菲功能俱多的计算机。除夕之夜,我有幸在他家试用过这台新型电脑,结果两套复杂的软件操作系统──利诺克斯(Lenux)和微软视窗相互间转换,不一会的功夫,就把我给折腾得晕头转向。 杰明身为费城青少年管弦乐团的一员,周而复始的小提琴练习占居了不知多少课外业余时间。星期六下午,仅仅一个单程,他就得花掉至少40分钟的时间坐火车乘地铁从费城远郊上都柏林城赶到市中心参加乐队一周一次的集体排练。 一点一点地,杰明几乎排满了自己所有的日常行程。 我下意识地询问杰明,自己平常那么忙,周末也从未消停,是什么促使他星期天要来光华中文学校做社区服务呢?杰明回答说,报名参加学习英文口语对话的大都是长年生活在美国、以前没有机会系统学习的老年人。他们的英文功底深浅有异,语言表达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自己反倒可以凭借在美国土生土长英语出口成章的优势,有的放矢地去辅导这些足以称得上爷爷奶奶的学生。我禁不住联想起自己在国内做学生时常常借助星期天早上北京天坛公园或紫竹院的英语园地(English Corner)来提高口语对话水平的场景,那个年代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课堂上不常见即兴式的口语练习。我知道,杰明这么做不光是为了实践自己所掌握的书本知识,更重要乃至意义更久远的是如何服务于需要帮助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回馈社会,好象只有这样,经年累月学来的书本知识才更具生命力。在这里,杰明选择非常随性的对话向长辈们表露真挚的情感,采用极其释然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共同的感受。久而久之,杰明不仅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他个人的中文阅历也在与华人团体保持密切接触中日益丰富起来。 此时此刻,坐在我对面的杰明看上去是一位风华正茂、实实在在的十四岁英俊少年,虽不苟言笑,但侃侃而谈。杰明的一言一行无不向我展示,他正在努力尝试前人走过的路,从现实中积极捕捉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东西;他也在不懈地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追求中不断完善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领域。这需要一种勇敢执着的精神,一个热爱生活的情怀。 Saxophone Solo (萨克斯管独奏)
Violinist @ Philadelphia Sinfonia (费城青少年管弦乐团·小提琴手)
Frankie Watching Lego Star War (达明观看乐高《星球大战》11-23-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