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5 孩子对节气的关心完全是耳濡目染的感应。 在美国住久了,没有繁文缛节的条条框框,日常生活造化得好像机器,按步就班循环往复;思想意识单纯得犹如四季,春夏秋冬经纬分明。但茶余饭后或闲暇之际,总有一种根深叶茂的国文精髓让人眷恋回忆,总有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渊源让人难以忘怀。就拿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来说,虽然也是用来描述一年四季的,但它却不像天气预报那般轻描淡写。二十四节气分明就是根据季节、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而且每一个节气都顺应了自然现象的变化。
如若追本求源,很多中国的民风民俗都是围绕着节气发展而来的。譬如大寒之后的春节“年糕(步步高)、饺子(万万顺),酒水(长流水),鸡蛋(大元宝),金鱼(年年有余)”,“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年夜、压岁钱、拜新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雨水之后的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春分之后的上巳节祓除畔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清明节祭祖扫墓,“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小满之后的端午节“食米粽、饮雄黄酒、插艾及菖蒲、舟竞渡”;处暑之后的中元节“七月半,鬼乱窜”,“目连救母”盂兰盆会;立秋之后的中秋节“赏明月、吃月饼、玩灯笼”;白露之后的重阳节“登高处,插茱萸,喝菊花酒”;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跟夏季节气相关的。
诗歌里也有过许多活灵活现的描述,下面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立春(二月三日)*梅花分外艳,雨水(二月十八日)红杏花开鲜;
惊蛰(三月五日)芦林闻雷报,春分(三月二十日)蝴蝶舞花间。 清明(四月四日)风筝放断线,谷雨(四月二十日)嫩茶翡翠连, 立夏(五月五日)桑果象樱桃,小满(五月二十一日)养蚕又种田。 芒种(六月五日)玉秧放庭前,夏至(六月二十一日)稻花如白练; 小暑(七月七日)风催早豆熟,大暑(七月二十三日)池畔赏红莲。 立秋(八月七日)知了催人眠,处暑(八月二十三日)葵花笑开颜; 白露(九月七日)燕归又来雁,秋分(九月二十三日)丹桂香满园。 寒露(十月八日)菜苗田间绿,霜降(十月二十三日)芦花飘满天; 立冬(十一月七日)报喜献三瑞,小雪(十一月二十二日)鹅毛片片飞。 大雪(十二月七日)寒梅迎风狂,冬至(十二月二十二日)瑞雪兆丰年; 小寒(一月五日)游子思乡归,大寒(一月二十日)岁底庆团圆。 孩子喜欢这种玄机妙算、丰富细腻的中国文化,更加心悦诚服一个月俩节气的奥妙,因为它不光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能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注解:以上日期均按二OO九年公历所列。
Dance w/ Sisters (与姐俩同舞 05-22-2004)
Sesame Place Amusement Park (芝麻地游乐公园 08-07-2005)
My Gym (我的健身房 07-29-2006)
Sword Dance (舞剑 08-05-2007)
Carnival @ UGCLC (幸福幼儿园·狂欢日 08-22-2008)
Crosslink(相关博文): 学前班(Kindergart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