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 每年夏季这个时候,费城管弦乐团诚挚邀请世界各地新兴涌现的青年艺术家来曼恩艺术表演中心现场表演,像中国的朗朗、王羽佳等都曾因之而轰动一时。 毕业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旅美钢琴新秀吴迪今天为庆祝《春之祭》百年诞辰晚会献上俄国裔美国籍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七十多年前,自从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亲自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第一次公演自己的新作以来,这首富有传统“俄罗斯忧郁”的A小调24段变奏曲一直成为费城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 年轻的吴迪来自我的家乡南京,不过阴差阳错,我从未在国内本土聆听过她的才艺演奏。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想不到今晚我老少一家会在地球另一端的宾州亲眼见证她与费城管弦乐团同台演出。借助其精湛的技巧,朴实的曲调,激情的节奏,浪漫的旋律,我们有机会跟随她手下弹奏出的串串音符,深入作品之中,去领略大师如何以艺术表现形式来歌颂俄罗斯民族精神。 一个世纪以前,美籍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谱写出一部举世瞩目的芭蕾舞剧《春之祭》,堪称廿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作品之一。剧中描写俄罗斯原始部族举行庆祝春天的祭礼,着重叙述一个少女为帝王祭祀跳舞而死后被当做天神地祇人鬼祭典用品的故事,既保持了鲜明的俄罗斯风格,又带有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色彩。 据说一九一三年五月廿九日,当《春之祭》在法国香榭里榭剧院首演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音乐厅的血腥打斗”!“舞台上少女殉难”!巴黎各大报纸几乎都在头版头条连篇累牍发表评论,到底是骚乱革命,还是噱头作秀﹖无论俄国戏剧及艺术活动家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创建的“戏梦芭蕾”欧美巡演剧团如何贯彻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音乐思想,俄国“舞蹈之神”编导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gsky)怎样通过“双脚呈内八字,膝盖微屈,脊背弯驼”等一反常规的芭蕾舞基本设计突出表现独特而鲜明的俄罗斯风格,《春之祭》刺激性和声及缺乏旋律的复杂节奏,集中凝聚在那位无辜充当祭祀牺牲品的少女身上,藉之打破了古典音乐和传统舞蹈的规范,将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色彩最大程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纽约时报》撰文“巴黎人为新芭蕾舞团喝倒彩”,抨击《春之祭》为“失败”之作。但《春之祭》并未因此而消沉,恰恰相反,在未来十年间,费城管弦乐团首次将它引入美国舞台,现代舞领军人物玛莎·格莱厄姆(Martha Grahma)出演被当作祭品的少女,正如当时久负盛名的费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向观众介绍时所说的那样,纵使你不喜欢《春之祭》,其实丝毫不会削减这部作品的伟大。事实胜于雄辩﹗百年之后,《春之祭》无疑被证明是一部颠扑不破的革命性巨作。 斯特拉文斯基的导师——俄国著名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为《春之祭》的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正因为他鼎力扩大乐团,引入新型乐器,才逐步发展成今天如此全面性、现代化的管弦乐队。 今晚节目费城管弦乐团有意首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俄罗斯复活节序曲·作品36》,为《春之祭》百年诞辰晚会拉开序幕,让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受难礼拜六傍晚幽郁神秘的气氛,转为复活节星期日早晨尽情欢乐聚会的气氛”。 费城管弦乐团“从俄国浪漫到革命”带给我们一个美妙的仲夏夜之梦。
"From Russian Romance to Revolution" (从俄国浪漫到革命)
Philadelphia Orchestra (费城管弦乐团)
100-Yr Celebration of the Rite of Spring (《春之祭》百年庆祝)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by Rachmaninov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 Op.36 by Korsakov (《科萨科夫·俄罗斯复活节序曲》)
Man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曼恩表演艺术中心 07-31-2013) 相关博文(Crosslink): 小学四年级(4th Gra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