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1 最近,宾州光华中文学校校部成员就学生选用教材一事,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是继续沿用《中文》(马立平编写)和《中文》(暨南大学编写),还是更新选用《美洲华语》(南加州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教育研究发展委员会编写),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议题。 国语中文对于美国出生、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第一语言(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外国语)?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帮孩子选用教材,决定了如何教孩子学习中文。
作为参与讨论一员,我先后透过朋友,选择性地调查了美国华人居多的地区。比如,加州的千橡城中文学校、湾区中文学校、伯克利中文学校、戴维斯中文学校;新州华夏中文学校的爱迪生分校、平原镇分校;纽约市郊的威斯切斯特中文学校;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中文学校;西雅图的贝尔维中文学校;德州的达拉斯中文学校;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中文学校;宾州的新希望镇中文学校。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55%的中文学校选用了《马氏•中文》教材;45%的学习《暨南•中文》,或者《标准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只有一个学区(加州的千橡城中文学校)采用了《美洲华语》。
从教材的总体来说,《马氏•中文》、《暨南•中文》、《标准中文》都是由课堂讲授范文、听力口语练习(CD盘)、课后家庭作业(包括书写、造句、组词、拼音、阅读)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文化背景广,阅读篇幅长短不一,有助于孩子深入理解字意,为日后独立阅读和应用中文,打下了坚固基础,开拓了广阔天地。教学的对象是华裔家庭听说不成问题、可以把中文当成母语来学的孩子。如若再结合词汇量而言,《马氏•中文》可能是三种教材的最佳选择。
《美洲华语》图文并茂。拼音注解的课文,可以暂时减少孩子识字通文的障碍。其教授的内容通俗易懂,非常适于没有一定的中文基础和家庭语言条件(包括渐渐失去中文学习兴趣)、可以把中文当成外国语来学的子弟。
与此同时,我还专门采访了具有十年中文教学经验、来自新州平原镇华夏中文分校的胡梅博士。她曾经参加过其所任教学校与家长们的讨论;听过《马氏•中文》和《标准中文》的编写人员对教材的讲解;在新州华夏中文总校举行的教学研讨会上亲自与其他老师们研讨交流过有关教学的切身体验。
彼此的共识是,无论哪一种教材,都各有千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更何况众口难调。所以,选用哪一套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的问题是在人,而不在教材!
首先,家长的重视意识和参与程度。如今生活节奏快,尤其反映在双职工家庭就更加明显。白天上班工作忙,晚上下班家务忙。连最不能忙的时候──上下班开车都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这是打电话的唯一时段!如果再有更重要的事情、或需要关照其他兄弟姐妹,家长就很容易减少对孩子学中文的关注。其结果,势必导致孩子对中文学习的松懈?
其实在这里,家长好比是激励孩子学习中文的火炬,孩子只有从家长手中接过火炬,火炬接力才有可能持续下去。由此说来,家长应该有意加强用中文跟孩子“日常对话”的训练,按时检查孩子的“课后作业练习”。家长的因势利导可以成为鞭策孩子学习中文、把握中文的动力。
其次,老师的教授水平和责任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老师在课堂上率领孩子冲刺中文的方方面面:涉猎的东西不得不多;覆盖的视角不能不广;末了,消化的时间所剩无几。显然,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课时,老师除了要有抛砖引玉的讲解以外,举一反三的实例引证,也许能够拉近孩子对中文的感受,加深孩子对这种特殊文化的理解。
最后,孩子本身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韧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中文课程进度也会日益深化,掌握中文的难度自然就越来越大。但是,正如学习其它任何一种语言一样,日积月累的听、说、读、写练习,是掌握中文的基础。
中文好比孩子手中雕塑的材料,使用怎样的工具、把握怎样的尺度,全靠孩子自己去斟酌定夺。当孩子掌握中文的时候,其自身就是一位辉煌伟大的雕塑艺术家。
总之,只要家长、老师、孩子三方努力,中文学习一定能深入人心。
G1B- Nursery Rhyme @ GHCS New Year Gala (光华中文学校春晚·一年级B班表演童谣 02-14-2010)
Crosslink(相关博文): 小学一年级(1st Gra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