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2010-08-16 孩子肯定是闲得没事干!不然,世间诸多令人神往的东西,怎么偏偏喜欢“刺激”这玩艺?“刺激”犹如一条看不见的轨迹,随孩子驰骋,任孩子疯狂。
在孩子所有的兴趣爱好中,可以说没有一项不是跟“刺激”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东西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有“刺激”的魅力;没有“刺激”的东西,显然,它算不上是有魅力的。起码孩子是这么认为的。
的确,对于将近七岁半的孩子而言,无论毛骨悚然的故事情节,阴森可怕的电影镜头,还是九死一生的恐怖游戏,“刺激”是孩子“酷”不堪言的享受。任何事情如果飙上了“刺激”二字,孩子如同弓张上弦刀拔出鞘,豪迈热情格外高涨,革命斗志愈加奋发。
果然不出所料,没等夏令营正式开始,孩子早就做好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思想准备。要“刺激”,要新颖,要开展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要潇洒,要创新,要把盼望已久的“读书无用论”贯彻到底!趣味要广,激情要狂,哥们要多,时间要花,孩子心系营地,魂飞九霄云外。
不巧的是,今夏全球气候大串连,太阳公公最后跟着热昏了头。这几天,持续高烧的天气,终于叫它老人家乱了方寸,稀里糊涂地从西边冒了出来,顺便把孩子暑假前看都顾不上看一眼就扫地出门的书籍捎了回来。出于好奇,孩子有一搭无一搭乱翻一气,没想到差点把自己吓个半死!哎,这套十九本封面花里呼哨、里面杀气腾腾的翰苑丛书《魔幻屠龙》,在孩子心目中,算得上有水平,够“刺激”的小小说系列。
本来故事发生在鬼神猖獗的中古世纪,三位跟孩子年龄相仿的主人公──农夫之子维格拉夫(Wiglaf of Pinwick)、女扮男装的艾瑞卡公主(Erica von Royale)、以及嘴馋好吃的安格斯(Angus du Pangus)结伴就学于“屠龙学院”,一起学习宰割“金龙”技艺。所谓“金龙”,那可是浑身长满金子、财气冲天的奇龙异兽!为了能搜金集财,他们不仅要深入险境与妖魔鬼怪斗勇,而且还要随时随地同贪婪成性的校长莫德雷德大人(Mordred du Marvelous)斗智。这所寄宿学校视金为本,难怪“金为贵”成了教导学生的座右铭,就连食堂供应的一日三餐全都是形如“金龙”、味带腥气的鳗鱼。
有趣的是,年轻的维格拉夫竟然还是一位精通《孙子兵法》的“五德”将帅: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单凭这一点,就让孩子羡慕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除以上人物外,善讲猪猡拉丁语、名叫雏菊的宠猪,口无遮拦、词不达意的巫师Zelnoc,屠宰老道、传授杀技的号角伯爵Sir Mort du Mort等,都会时不时蹦出来闹些笑话,妙趣横生,常常让孩子难以忘怀。
最为奇妙的是,孩子备受“刺激”以后,便开始着手为这些人模龙样的剧情谱曲,而且一写就是上下两首《魔鬼变奏曲》!
孩子先把一张空白的琴谱放到琴凳或者琴架上,然后自己斜坐在一旁,准备随时记录跳跃在指尖和灵感之间的音符。孩子左手轻轻地触键,以弱奏的形式开头,不疾不缓,意在渲染危机四伏的恐怖气氛。接着,孩子右手稍微注入一点力度,逐渐转化弱奏的效果,变换中有镇定,镇定后显力量,好像有意刻划来自心灵的感应。随后,孩子进一步加强力度,甚至夸张地引入四个强音标记和一个渐强符号,并在音符下面特别标明使用延音踏板的记号,以此来表现勇敢无畏的豪迈气概。
从弱音过渡到强音,孩子试图运用C小调古怪而奇特的节奏,借以达到灰暗而低沉的效果。随着装饰音阶的出现,情绪化色彩开始逐渐加深,自然C大调又把音乐带入高潮,阳光而欢快的旋律,烘托出明亮而高昂的情绪,英雄般的力量一下子迸发出来,就好像绘画艺术中光线的明与暗、着色的深与浅,强烈的对比恰好反映出孩子创作中颇具感染力的地方。
看来,孩子已不知不觉把这套恐怖故事系列当成音乐作曲的题材,并把最能刺激自己灵魂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揉合到音乐创作的结构里,通过旋律的变化,故事的迭宕起伏以及情感的顿挫波折也跟着一股脑儿的表现出来。
谁曾想到,孩子平常喜欢寻求“刺激”,这回“刺激”真的带给孩子一次非同寻常的享受?
我们生活的今天,奇迹也许就是从无数个这样或那样小小的“刺激”中产生而来的!
Piano on Goldius est Goodius (金为贵·弱奏 08-01-2010) Monster Variation on Dragon Slayers' Academy (《魔幻屠龙》魔鬼变奏曲 08-01-2010)
Crosslink(相关博文): 小学一年级(1st Gra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