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大悲心依第八识心而生--正昌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以下将要为大家解说“大悲心是依第八识心才能够生起”,并藉由圣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开示的,来说明大悲心是从菩萨亲证第八识心后才能够生起;同时举出《广论》中,以世俗悲心取代为佛法大悲心的错误说法之处。
《广论》页210说: 修菩提心次第者,从大觉窝所传来者现分二种,一修七种因果教授,二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七因果者,谓正等觉菩提心生,此心又从增上意乐,意乐从悲,大悲从慈,慈从报恩,报恩从念恩,忆念恩者从知母生,是为七种。(《菩提道次第广论》卷8)
这一段宗喀巴是说,依阿底峡所传密宗喇嘛修菩提心次第有两种,一是金洲所说的七因果教授,二是寂天的自他交换。其中七因果教授的次第是:知母恩、念母恩、报母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大菩提心生。金洲大师又名金洲法称,他是阿底峡的显教传承法师,有关他所传的七因果教授,有一位日常法师解释说:“七种因果,我们通常说‘六因一果’,加起来一共七个;‘正等觉菩提心’就是大菩提心,这是所要求的果,生起这个心的因是增上意乐,增上意乐从悲,而悲从慈生,最后推到第一步是‘知母’,由知母一步一步上去,而产生大菩提心。平常我们只是对这个名词有大概的认识,此处告诉我们,怎么样从其正因,依必然的次第走上去,走对了,就能够在内心生起菩提心这样的果。”
从这位弘传《广论》最卖力的法师他对于七因果的解说,我们可以看出,金洲大师所传的七因果教授,是从世间为人子女者大部分皆知感念母亲生我、养我、育我之恩,所以长大后都知道要报母恩,想要报母恩就会生起给予母亲快乐的慈心,以及拔除母亲痛苦的悲心,如果能够将这种对于母亲的悲心,扩大到对于一切有情都生起同样的悲心,心中生起了这样的增上意乐的智慧,觉悟佛法的大菩提心就会出生。但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让人误会佛法中说的大悲心,其实只是把对报母恩的世俗感恩心,扩大到转视一切有情如母,而心生感恩以及爱护之心,这样就是生起了对于众生的大悲心;然而这种以爱为出发点的慈悲心,对于众生是会心生执著的。
如同一神教所说的神爱世人一样,同样是说神愿意广博地爱护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得到快乐,所以又将这种爱称之为“博爱”。但是这种看似慈悲的博爱,是以我爱执著为出发点的,所以当众生不接受一神教的这种博爱时,就会被当成是异教徒;因此在一神教的信仰地区,常常有所谓的异教徒被杀害这样的杀业出现,这就是从爱自己或一切众生的我爱执著而来的。若从佛法来说,有爱就会生起“取”的烦恼,有取就会生起后有的烦恼,有了后有的烦恼,就会在三界中生老病死轮回不断,无法解脱于三界。所以在佛法中,因为爱自己或众生所生的我爱执著,这样的爱只是一种烦恼执著,只会遮障众生不得解脱。所以说,依我爱执著烦恼所生的悲心,不如说是世间人的爱心更恰当些;因为这类以爱为出发点所出生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慈悲心,这样的爱心都是有执著的,所以只能说这是世间的善法,不能够及于解脱三界轮回的出世间善法。
但是话又说回来,金洲大师在七因果教授中说到:悲心是菩提心生起之因,这样的道理是符合佛在经中的开示。《菩萨优婆塞戒经》卷1:
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1)
《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佛为我们开示说:发菩提心有生因与了因,或兼具二者。经中所说的生因就是正因,了因就是助缘;而大悲心就是发菩提心的正因,所以学佛人想要真正的发起菩提心,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大悲心,不要误将一神教所说的爱护世人的世间爱心,当成是佛法的大悲心;乃至将假藏传佛教与一切异性合修双身法的博爱,误以为是喇嘛对于信徒的悲心。至于有关假藏传佛教如何利用佛法来欺骗信徒合修双身邪法的博爱内涵,请详见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博爱》等书。这些以世间爱心乃至邪淫心,说为悲心,都是离不开对于世间有所贪爱执著的心,都不是佛法中所说的大悲心。
悲心而可说为大者,圣 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如下,《瑜伽师地论》卷44: 由四缘故,悲名大悲。一、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故;二、于长时积习成故,谓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大劫积习所成;三、于所缘猛利作意而发起故,谓诸菩萨由是作意悲所执持,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四、极清净故,谓诸菩萨已到究竟菩萨清净,若诸如来已到佛地如来清净。(《瑜伽师地论》卷44)
综观《瑜伽师地论》中说的悲心之所以为大者,是菩萨从证悟明心的第七住位开始,就要经由长劫不断地熏习长养而发起猛利的悲心作意,由于菩萨被这大悲心所执持,行于广利众生的大悲愿行,这样才能清净第八识心中的烦恼随眠,一直到菩萨的究竟位,最后成就佛地的究竟清净而能够成佛;同时也让菩萨因地的悲心,转变为佛地究竟清净的大悲心。
所以佛法中说的大悲心,是菩萨从证悟明心的第七住位开始的,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 弥勒菩萨在论中开示说,悲心之所以能称为大者,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的智慧,这个智慧只有菩萨证悟后才能够生起。证悟菩萨可以了知,并且深观蕴处界诸法的运作,都是因为第八识心而有,就算是不顺己意的六尘境界,也是从第八识心中出生的,而缘于六根与六尘相接触所生的诸有情苦,也是从第八识心中所含藏的烦恼种子所现起。这样观察自己这个有情,在尘境中的诸有情苦,原来都是缘于这个甚深微细难了的第八识心所生所显,于是就生起了法智、法智忍。复观一切有情亦复如是,所以生起了类智、类智忍。因此说,缘于甚深微细难了的第八识心所生的诸有情苦,只有证悟的菩萨才能够确实的了知。证悟的菩萨缘于这个第八识心,也才能深入了知大乘四圣谛的真实义。因为所缘广大的缘故,所以外道凡夫及二乘人所不能知,以如是智慧而发心,想要救度众生悉离诸苦,这才是真正的大悲心。
如果菩萨悟后生起了智慧,知道了自己的诸有情苦,却不发心救度众生同离这样的种种诸苦,这样的悲就只能称之为悲,不能称之为大悲。若是只能救护众生资生物等缺乏这种种的世间之苦,而不能救护众生远离轮回之苦、无明之苦,那就只是缘于众生的世间苦所生起的悲心;因为所缘的都是世间法的缘故,所以只能说是世间法中的善心、爱心,并不是佛法中所说的大悲心。
菩萨证悟明心后,观察自己的第八识心中所含藏的烦恼种子随眠,是经由无量劫来所累积而成的,而其他一切有情也莫非如是,所以证悟菩萨就能够如实地知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此证悟的菩萨要拔除众生之苦,不会只是拔除众生一世之苦而已,而是会教导众生如何断结证果,如何开悟明心,乃至进而次第证得佛菩提果,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众生断除第八识心中的所知障、烦恼障,让这二障可以清净而真正地离开了轮回之苦、无明之苦,最后能够究竟成佛,这才是菩萨真正的与乐的慈心以及拔苦的悲心,也才能让众生真正离苦得乐。这也只有证悟的菩萨发心愿断一切诸有情苦,才能够作得到,所以才说这是菩萨的大慈与大悲。
但这菩萨的大悲心并不是只有一世、两世的修集熏习,或是一两劫就能够熏习成功的,而是如圣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是要经于无量百千大劫积习所成。这是说要透过长劫的熏习才能够成就,所以说菩萨的大悲无边广大,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成功的。由于菩萨的大悲心是长劫熏习成就的,所以菩萨不求名利,只求能利益众生就好了,大悲心作意,就能够很猛利的发起;菩萨因为知道众生所受的苦乃是无量无边,而菩萨被大悲心所执持的缘故,为了息灭有情的众苦,菩萨就能够舍百千身命、资财,乃至为受一切种的治罚大苦,而如圣 弥勒菩萨开示的:【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瑜伽师地论》卷44)行于如是无私无我广利众生的大悲愿行,由于菩萨能够缘于一切众生,行于广大的大悲愿行缘故,菩萨的第八识心中所含藏的二障烦恼随眠,就能够在这个大悲愿行的过程中,渐渐尽除干净,使得菩萨的第八识心能够究竟清净,最后成就佛地究竟清净的无垢识。
这都是因为菩萨被这大悲心所执持,行于广利众生的大悲愿行,所以才能够清净第八识心中的烦恼随眠,一直到菩萨的究竟位,最后成就佛地的究竟清净而能够成佛,也让因地菩萨的悲心转变为究竟佛地的大悲心。如同圣 弥勒菩萨开示的“谓诸菩萨已到究竟菩萨清净,若诸如来已到佛地如来清净”(《瑜伽师地论》卷44)。所以说,佛法中的大悲心,是菩萨从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心开始的,现观一切有情诸苦都是从这个第八识心所生所显,菩萨为了息灭一切有情的众苦,而行于利乐众生的大悲愿行,最后成就佛地究竟清净的大悲心。
这是凡夫外道—譬如假藏传佛教的宗喀巴等人—当他们因为无法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心,就否定第八识心体的存在,变成六识论者时,这六识论所谓的悲心,就不可能是佛法中所说的真正的大悲心,也就只能成为世俗法中的善心、爱心。例如宗喀巴以意识为一切染净法的所依,否认第八识才是一切法的根本因,而在《广论》213页说:【亲之究竟是为慈母,故修知母,忆念母恩,及报恩三,是为引发悦意可爱。爱执有情犹如一子,此悦意慈是前三果。由此即能引发悲心。】又说:“故知母等三种所缘,即是与乐慈及拔苦悲二者根本……。”(《菩提道次第论》卷8)宗喀巴依阿底峡所说、金洲大师所传的七因果教授,说这七因果主要在生起悲心,前三知母恩、念母恩、报母恩,皆为生起慈悲之因;悲心生起,加上增上意乐之心,就可以发起菩提心。宗喀巴本身是六识论者,他依七因果次第所说的悲心,慈悲的对象也只会是一世众生的资财缺乏等世间苦。所以说,宗喀巴所说的悲心,其实也就只是世间人的善心、爱心而已,无法让人生起联贯三世的菩提心。
阿底峡虽然随学过金洲大师,但阿底峡最后还是弃显从密,《阿底峡尊者传》页34说:
又于异日绕金刚座时,见金刚座南方空中有二童女,胜出人身,相同天女。其一问云:愿速证等正觉,当学何法?一答曰:应学菩提心也。又问曰:如何修?遂说一依咒轨菩提心之善妙方便。尊者住听亦悉解了,如器注器,彼二童女亦非不知故问,尊者自谓是度母与怒相母也。(《阿底峡尊者传》卷2)
这里就显示出说,阿底峡尊者的菩提心是以密咒为主。宗喀巴之《广论》既然师承阿底峡,当然也是以密咒为主。如《广论》第33页说: 如大依怙(按:也就是阿底峡)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宗,实相分见,由见门中虽有胜劣(按:也就是阿底峡胜,金洲劣),然大乘道总体次第及菩提心,是由依彼(按:金洲)始得发起。故执金洲为诸尊重中无能匹者。(《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
宗喀巴在《广论》中提到,依金洲大师的七因果教授,可以发菩提心。但他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显教为钝根性者所修,利根者应修密咒菩提心。宗喀巴比较两者胜劣的结果,是把阿底峡说的密咒乘高推胜于金洲大师所说的发菩提心,并将佛法中的发菩提心曲解为入密的基础;等到入密咒乘以后,再发更殊胜的密咒菩提心。但密咒菩提心,只要用观想即可发起及成就,因此密咒菩提心是不需要悲心的。所以从假藏传佛教的立场来说,以七因果教授来修悲心,其实是不必要的,所以宗喀巴其实只是把金洲大师的七因果教授列入《广论》中以掩人耳目,并藉由此处所暗示的阿底峡密咒乘更为殊胜,藉以引诱未开眼的学佛人,在将来转入密咒乘,在进入密咒乘以后,再依《广论》后半部的止观而暗修双身法,或者更进一步来实修《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述的双身法。
但是宗喀巴为了怕人说双身法是破戒的,所以他们对外都是自称持戒清净的,只是密宗喇嘛或代表人所说的持戒清净,就是依密宗所施设的三昧耶戒,而每天要与女信徒或异性信徒来合修双身法。大家别被骗了,误以为他们所说的持戒清净,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持戒清净。因为在喇嘛教的三昧耶戒中规定说,已经受了密灌的密宗信徒要每天修双身法,密宗喇嘛每天都得与女弟子合修双身法,才是真正的持戒清净;若是没有每天与不同的异性弟子合修双身法,就是持戒不清净。所以当密宗发言人或喇嘛们,都说他们是持戒清净时,请大家要注意,他们所说的持戒清净,与真正佛教中所说的持戒清净,两种意思是完全相反的,这一点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15/3511-a15_cn106
|